第A01版:头版

这十年,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持续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盲目扩张

本报讯 9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就“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举行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十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黄润秋表示,这十年,我们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持续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盲目扩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同时,持续提高碳汇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发布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持续开展适应型城市的建设试点,农业、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抵御气候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其中一个标志性举措就是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圆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黄润秋表示,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效可以用三大变化来概括:

一是空气质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全国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了2020年的33微克/立方米,去年进一步降到了30微克/立方米,历史性达到了世卫组织第一阶段过渡值。据悉,各地通过大力优化城市环境治理结构,把扬尘治理纳入重点领域,扭转了过去施工工地砂石骨料开采等“暴土扬尘”的局面,城市降尘量明显下降。

二是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这十年,我国地表水Ⅰ—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84.9%,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土壤环境质量发生了基础性的变化。我国出台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性法律土壤污染防治法,先后发布了污染地块、农用地、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制定了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系列标准规范。其中,在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方面,依法依规对全国4万多个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累计将1500多个地块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严格准入管理,没有达到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不得作为“一住两公”用地,也就是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一些地区对腾退工业地块,采用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园林造景相结合方法,规划建成了城市绿地,既确保了安全利用,又做到了拓展生态空间、还绿于民,确保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有效统一。

(本报综合报道)

2022-09-22 持续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盲目扩张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8213.html 1 3 这十年,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