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建筑人物

忘却年龄“超长续航”的老黄牛

——记中建八局上海公司安装分公司崇明09A-01A项目安装项目经理朱晓民

□ 记者 张玉明

在中建八局上海公司安装分公司抗疫援建人员中,流传着“老黄忠”朱晓民,宝刀不老,“超长续航”的故事。

朱晓民,1965年农历乙巳年生,属蛇,今年已57岁。在栉风沐雨、工作比较辛苦的施工现场,年近花甲的人,往往会滋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然而朱晓民完全没有那种心态,在申城逢抗疫遭遇战、中建八局人受命“精锐尽出”抢建方舱最吃紧的日子里。他应召出战,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毫不犹豫,一马当先,全身心投入工作,身先士卒率领“特战”团队一起拼搏,为抗击疫情竭尽了自己的努力、做出了贡献。大伙都夸他老当益壮、忘却年龄,“老黄忠宝刀不老”,是“超长续航的老黄牛”。

“超长续航”,是朱晓民在这次抗疫援建工作中奋不顾身、连续作战的真实写照。从3月12日参建中建八局上海公司安装分公司承担的第一个方仓项目上海市徐汇区龙耀路4号隔离用房项目开始,他全程参与了安装分公司的所有方仓建设,历时55天。从支援龙耀路隔离点的“第一仗”,到花博邨隔离点的“收官之战”,他全程参与了7个应急工程建设,并且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参建的第一个方仓建设项目是支援上海市徐汇区龙耀路4号隔离用房项目。3月13日至3月17日,5天,他在该项目上相当于栋号长,负责一个施工区域的施工,他带领安装分公司“特战队”打了一个漂亮的“短平快”。

随即,受命转战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建设者之家方仓(3月19日至3月27日)。在该方仓项目中,他带领18人主要负责B3栋病患楼共56间集装箱房间的机电安装工作。当时上海连日下雨,恶劣的天气条件导致集装箱吊装的移交滞后。为了能够在目标时间内及时完成,他带领工人们日夜连续作业,连续两天熬夜,因睡眠不足、眼睛充血、嗓子嘶哑说不出话,只能发出“呜呜”的气声。但他为了鼓舞士气、为了抢时间,他稍稍打盹后于次日凌晨三点又出现在施工现场,他依然跟年轻人一样日均超2万步,依然同工人、同事们一起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继续坚守岗位,协调材料并督促各方进度。他和伙伴们一起,不辱使命,用80个小时完成了B3号楼的通水通电任务。交付当夜,他和他的同事们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带领工人们增援此时正处“决战时刻”的A区,最终保证了整个项目顺利交付。

随后,他马不停蹄,奔赴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东海护理隔离用房项目(3月28日至4月6日)。随后又紧接着参建了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国家会展中心隔离用房项目(4月7日至4月12日)、位于浦东新区的安邦方舱改造项目(4月13日至4月19日)、位于浦东新区的光明二期建设者之家(4月20日至4月25日)。

他参建的第7个抢建援建抗疫项目是上海市崇明花博会P5P7停车场隔离用房项目(4月27至5月7日)。4月26日晚,刚结束光明二期方仓建造准备回酒店隔离,在路上,他就接到该公司领导的电话通知:“马上下楼有车接你去崇明,参建花博会隔离点。”听到领导召唤,他立刻马不停蹄地前往地崇明花博会项目现场。当光明二期结束时,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建造,大家早已身心疲惫,只想好好地休息几天,跟随朱晓民参加方仓建造的工人们也是满面的疲态。但是当大家听到“老黄忠”新的召唤时,没有任何怨言,召之即来。因种种原因,“特战”人员已由最初的近千人减少到不足百人,导致崇明花博会隔离点项目施工安装人员严重不足。为了能够高质量按时完成任务,朱晓民主要负责的室外水电安装工作,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该分公司王书记亲自带领管理人员利用工作空余时间到施工第一线与工人们一起工作,放电缆、装配电柜。朱晓民与5位管理人员一个下午共计搬运安装配电柜30余台,集装箱底板开洞30余个。短暂的休息后,第二天,他又带领10多名管理人员加班加点铺设电缆近2000米。在全体项目管理人员与工人们齐心协力下,确保了崇明花博会隔离点项目按期通电。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6月1日上海已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但抗疫并没结束,申城的部分隔离点升级改造为常态化的隔离点,朱晓民又接到新的召唤。“为上海抗击疫情做出了我们中建八局人的新贡献是我的荣幸。”朱晓民说。

2022-09-22 张玉明 ——记中建八局上海公司安装分公司崇明09A-01A项目安装项目经理朱晓民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8242.html 1 3 忘却年龄“超长续航”的老黄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