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高青 李兴龙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这是一支特殊的团队,主要负责人多为退(离)休的“30后”“40后”老专家。但就是这样一支由七八十岁老专家带领下的团队,却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据不完全统计,团队成立5年来,组织召开有影响力的行业论坛及研讨会20多场,开展企业间、项目间等产业对接活动超过100场(次),走访考察企业(项目)近200家(个),在决策咨询、科学普及,推动科技为行业、为企业服务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这支团队的名字叫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城乡建设与建材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老专家协会城建委)。那么,这些退(离)休老专家是如何走到一起,又是如何开创事业第二春,为行业、为企业做好服务的呢?
初心依旧,发挥余热开辟服务新阵地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上海,有一家很有影响力的协会——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以下简称上海市老专家协会)。该协会是由退(离)休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自愿组成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由原上海市人事局报请市政府批示同意,并经上海市民政局核准登记,于1988年3月成立。上海市老专家协会秉持“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宗旨,团结和组织退(离)休高级专家发挥咨询、学习、联谊作用,共同为上海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和谐献计出力。
目前,上海市老专家协会设有农林生物、轻工、纺织、化工冶金等14个专业委员会,城乡建设与建材专业委员会是其中之一。城建委的成立,填补了上海市老专家协会在建设领域设计、建材专业服务方面的空白,意义很大,而这离不开城建委的创建人沈华英、薛文广等老专家们为之付出的不懈努力。
2017年,已退休多年、年愈八旬的老专家沈华英、薛文广等作为发起人开始筹建城建委。他们认为,这些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加强设计、施工、材料相互间的对接融合,显得愈发重要,要为行业搭建这样一个有效沟通的良好平台——这是老专家们筹建城建委的初衷。
同时,沈华英、薛文广等老专家在这方面也有专业优势。沈华英是同济大学资深教授,是绿色建材绿色建筑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兼秘书长,服务绿色建材领域多年,非常熟悉了解这个领域;薛文广也是同济大学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是我国室内设计的一代名师。老有所为,为社会和行业献计献策,发挥技术专长,继续发光发热,这一直是他们的心愿。
筹建城建委,招贤纳士“组阁”老专家班子是关键。为此,沈华英、薛文广利用在行业工作数十年积累的资源,把身边的退(离)休老专家名单一一列出来,一个个去找,一个个去谈心,终于聚拢起一批志同道合的“战友”:全国勘察设计建筑设计大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蔡镇钰,同济大学党委原常委、组织部原部长常德春,上海建科院第一研究所原副所长、上海市粉煤灰办公室原主任、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原副站长、上海市循环经济协会原副秘书长沈瑞德,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原副会长、上海同济建筑室内设计工程设计院原院长陈忠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魏敦山,同济大学室内设计学科创始人之一、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轨道交通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庄荣,上海市城建设计院/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吴之光……这些大多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老专家,放弃儿孙绕膝的安逸,在颐养天年的年纪,毅然“出山”加入城建委这个团队。
2017年12月8日,在紧张筹备了4个多月之后,上海市老专家协会城建委正式成立。蔡镇钰、沈华英、薛文广等20多位老专家参加了成立仪式,基本上都是“30后”“40后”。初心依旧,白发苍苍的一帮老头老太又聚在一起,大家既激动又感慨,纷纷表示:新阵地开辟了,一定要秉持“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宗旨,积极发挥余热,以抖擞精神投入到崭新的工作中去,为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完善机制,用专业精神去做专业的事
心存敬畏,行之高远。
做事认真、细致、严谨,这是老专家们身上的鲜明特点,大家都是心怀敬畏,把城建委的工作当做一份崇高的事业来做。
这些老专家都是各自领域内的能人、大咖,实力都很强,个体工作能力出色,但如何将专家们凝聚起来,形成合力,发挥团队的战斗力,这是城建委成立后遇到的新课题。尤其是城建委成立后发展较快,到2018年年底,已发展个人会员82位,单位会员18家。随着队伍的壮大,一些管理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为建立规范有序的发展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为会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城建委决定规范内部章程,完善组织,理顺机制,由在组织管理条线上有着丰富经验的老专家常德春主笔,根据上级协会章程,着手起草管理细则。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几易其稿,在2020年9月20日召开的城建委联席会议上通过了城建委《内部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并开始实施。之后根据在管理中暴露出来的一些新问题,又经过了多次讨论,对细则进行了修正。一年后的2021年9月,城建委再次召开联席会议,通过了修正后的《内部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历时1年多的管理细则的讨论、修改、成文,耗时耗力,常德春都是全身心投入,他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细则是我们工作的‘法’和‘度’,必须精心、精准制订,容不得半点马虎。”常德春精心地、完整地保存着最初的草稿和每次的修改稿,每当组织讨论修改时,他总会拿出这些沉甸甸的、厚厚一叠文稿,仔细看个几遍。这也成为老专家们认真严谨工作态度的一个缩影。
管理细则的出台对城建委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细则对城建委内部的组织制度、财务制度、科技咨询服务规则、工作制度做了进一步细化,加强了内部管理,有力地提升了城建委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城建委与会员企业共同进步、形成良性发展机制打下了扎实的管理基础。
在管理细则的指导引领下,城建委又进一步完善了组织架构,成立了财务管理组、组织人事组、科技咨询服务组及宣传报道组,加强精细化管理。其中,科技咨询服务组是城建委的工作核心。同时,城建委根据党员同志较多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由常德春担任党支部书记的临时党支部,加强凝聚力建设,进一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临时党支部还在迎接建党百年时组织了“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党课活动,特殊的党课令老专家党员们又深深感动了一回,更明确了身上肩负的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光荣使命。
在具体实践中,城建委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机制。城建委与上海市老专家协会下面的其他专委会的不同之处就是设立有顾问委员会,旨在充分发挥老专家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引领优势。城建委受老专家协会和顾问委双重领导。目前,顾问委由中科院院士及老教授、老专家等22人组成。同时,为了做到精准服务,在设立城建委办公室外,城建委还下设了设计、装配式建筑与造、资源利用与绿色材料推广、家具与内装、生态环境保护、智能化应用、城市更新、单位会员管理、通讯等九个工作委员会。尤其是通讯工作委员会,在设立后的短短两年时间里,利用行业权威媒体平台,对城建委工作及单位会员、企业家等进行了多方位的宣传报道,有力提升了城建委及单位会员的社会影响力、品牌知名度,成为城建委工作的一大亮点。
“为提升战斗力,我们注意把班子配齐、配强。城建委顾问委、城建委及九个工作委员会都设有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办公室设主任,搭建起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如今,城建委内部管理日趋规范,组织架构的搭建更加完善,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现任城建委顾问委主任常德春表示。
积极作为,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搭台唱戏
老有所为,积极作为。
城建委上上下下始终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对广大老科技工作者提出的“老有所为,积极作为”的殷殷寄语,立足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宗旨,努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搭台唱戏。5年来,他们积极组织召开有影响力的行业论坛及研讨会,开展企业间、项目间等产业对接活动,走企业、访项目,努力搭建设计、施工、材料“三结合”平台,搭建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四技”服务平台,助力企业绿色健康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几年来,城建委的专业技术专家、学者、教授团队走南闯北,风里来雨里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5年来,城建委组织召开行业论坛及研讨会20多场,其中有影响力的行业论坛有:从2019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的绿色建筑高端论坛,围绕“探讨绿色建筑新标准”“双碳目标,绿色生活”“构建绿色环境,维护地球生态”等主题,邀请行业大咖进行精彩分享;与上海市循环经济协会、“绿材惠”精英俱乐部联合主办的“有限资源、无限循环”上海建筑循环经济论坛、上海“明日之城”智能建筑论坛、“绿色地球”生态环保循环经济论坛、“未来之家”建筑工业化循环经济论坛、“点亮你的生活”上海家居软装循环经济论坛等系列论坛,为生态环境和绿色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城建委热心于为会员企业间的合作牵线搭桥,5年来组织开展了超过100 场(次)产业对接活动,成效显著。尤其是从2018年开始与“绿材惠”精英俱乐部合作,每年都会举办多场会员企业之间的对接沟通交流会。通过对接活动,一些企业实实在在获得了“红利”:比如中冶环境技术公司的钢渣产品打进了江苏省太仓市场,江苏荣文集团和中国十九冶集团公司成功合作签约,卓宝公司的防水材料成功运用到了一些新项目上,华北市政设计院上海分院和上海涌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手中标了秦山核电站污水设备采购安装项目,有超过20家建材企业通过加入“绿材惠”精英俱乐部获得了更多共享资源……“每次产业对接活动,会场里基本上都是爆满的,非常受欢迎,这也更坚定了城建委要当好企业间、项目间牵线搭桥‘红娘’的决心。”上海市老专家协会副会长兼城建委主任沈瑞德表示。
5年来,城建委走访考察企业(项目)近200家(个),帮助许多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及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城建委为上海悉德信息科技公司智能化多媒体投放交互系统提供技术咨询及推广工作,该玻璃膜获得了上海市重点产品质量振兴攻关成果二等奖;例如,2020年疫情期间,城建委老专家们考察指导净钛(上海)生态科技公司,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有力助推了该公司专业空气消毒净化系统产品的推广应用;例如,城建委在考察了MOSO国际设立在上海的分公司后,将其绿色环保的建材列入协会重点推荐的产品目录……而感触最深的也许莫过于上海森林特种钢门有限公司的老总,作为行业专家,城建委的沈华英教授很早以前就开始关心这家钢门企业,在该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不离不弃,雪中送炭,给予了很多帮助,如今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年产值数十亿元、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综合性生产企业。该公司的老总真情流露地把沈华英叫做“老娘”,他感慨地说:“森林公司能有今天,离不开‘老娘’和城建委的指导帮助。”
5年来,考察项目,给出指导意见,打造行业标杆,成为城建委的重点工作之一。比如参观考察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考察位于长三角的宁国真也天镜文旅项目等等。对于城建委的专家们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合庆绿色家园”项目。作为城市绿肺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要打造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绿色住宅建筑示范小区。从2018年6月开始,城建委就开始跟踪指导该项目,老专家蔡镇珏、沈华英、常德春、沈瑞德、陈忠华等多次深入项目现场了解情况。四年来,老专家们除了为项目招商引资以外,还多次召开项目会议,做了大量的专业性的讨论和建议,并且为了考察绿色建材及设备,远赴浙江、山东、河北、江苏、湖北等地做深入调查。“令人痛心的是,合庆镇项目还没有结束,蔡镇珏大师、沈华英教授却因病先后已仙逝。沈华英教授身患重病住院时还打电话给我,叮嘱一定要把合庆镇项目做好……”上海市老专家协会城建委常务副主任陈忠华眼里含着泪花说,“我们必须不负重托,继承遗志,紧密跟踪关注该项目,要将未竟事业进行到底,将好事办好。”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5年来,在上海市老专家协会的领导下,城建委在老专家们的带领下,坚持“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办会宗旨,积极作为,在决策咨询、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推动科技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成绩属于过去,城建委的未来怎么发展?常德春、沈瑞德、陈忠华等城建委的班子成员表示:“创业难,守业更难。当前,城建委正努力搭建老、中、青平台,在老专家带领下,我们要充分发挥中青年专家、企业家的主力军作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前行,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