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风能赋予云南灵动之美,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绿色能源。在海拔3200多米的寻甸花石头山主峰巨龙梁子上,有一群“御风者”,他们正在掀起大干热潮,为了让自然资源与万家灯火架设沟通的桥梁,奉献着热血和青春。
由中国安能二局承建的巨龙梁风电项目(一期)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北部,工程总装机容量100兆瓦,主要为13台6.7兆瓦和2台6.45兆瓦的风电机组、15台箱式变压器与35千伏集电线路及升压站扩建,以及15个风机安装平台、场内施工道路及改扩建道路、渣场施工。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为29550万千瓦时,年平均发电收入7695万元。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1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5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7.28吨。该项目既有效利用了当地的风能资源,提高了区域供电能力,又对减少大气污染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铆足干劲争上游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材若不能及时进场,纵是一线施工人员有通天的本事,也只能望“坑”兴叹。因此,钢筋、水泥、锚栓、砼等主材何时进场,重担就压在了物资装备部负责人李纪盛身上。为了尽快达成询价、招标、签订合同、运输等流程,他多方联系,每天要打将近两百个电话,催促各个流程快速推进。目前,首批主材已经进场,其余锚栓、电气设备采购也正在稳步推进,能及时让施工人员“有米可炊”。
为了保证一线施工人员赶上施工进度,项目副经理贺鹏率领施工管理部成员,扎根海拔3100米的施工现场,每天要忍受着头晕、恶心,驾车行驶近百公里的山路。为了节省时间,中午只能靠榨菜、辣酱、自热米饭临时充饥,晚上才能到项目部吃上口热乎饭。
在项目部成员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进程的同时,4名新员工带着青春和朝气来到了这里。在他们身上,看得到稚嫩,也看得到想干事业的冲劲儿。新员工报到后,分别与项目分管领导、部室负责人签订师徒协议,为新员工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工程管理部新员工李裕表示:“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刚刚被分配到巨龙梁项目部时,我的内心是迷茫的,远离城市的生活让我有些不习惯。但师傅杨永鹏,用他的切身经历为我指点迷津:工作上,他手把手教我如何审查图纸,一台风机从物料进场到投入发电的全部流程;生活上,他教我在项目部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非常感谢师傅的关照,让我在这青山之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多措并举增效益
“利润是干出来的,也是省出来的。”合同经营科负责人杜耕说道:“想要实现年度营收目标,有三点是必须落实的。”
为此,合同经营科首先联合综合办公室进一步完善项目部管理制度,坚决杜绝长明灯、长流水,每日22点前进行全面检查,要求项目部领导班子及科室负责人做好表率。其次,做好项目前期经营成本策划,严格控制分包、物资和设备采购等项目直接费用成本。项目部内部严格落实间接费用除去职工薪酬和折旧费用后的运行费用开支必须控制在营业收入的1.5%以内的指标要求,积极促进项目部规范用车、无纸化办公进程。最后,业主方对部分合同内容进行了修改,导致项目部工程量发生变化,净利润有所影响,对此,项目总工程师文建行率领各职能部室对确实需要变动的工程量予以确认,做好变更索赔前期准备工作。
齐心协力保安全
工程建设,安全先行。项目部、施工队成员的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项目驻地昆明市疫情呈多点暴发趋势,为防止疫情输入,项目部严格落实驻地疫情防控政策,组织全员核酸检测,收集健康码、行程码。综合办公室设置测温点,坚持项目部全体成员每日一测,外来人员严格遵守隔离、测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流程后方可进场,严守项目部“零感染”目标。
在现场安全管理上,安全总监黄港可谓煞费苦心。项目部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已经顺利完成,可施工队的部分人员虽然干活是一把好手,但年龄偏大,加上当地方言难懂,这让交流变成了一件难事,也给安全教育增加了不少难度。为此,黄港召集现场安全员,专门制作了一份以视频、图片为主的教育资料,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13种安全事故类型及预防措施、解决方法传授给每名成员。
不只是安全教育,黄港更是深入现场,巡查每一片施工区域,经过3天的整体巡查,他发现:施工区域周边多是悬崖峭壁,且山顶海拔高达3200米,浓雾弥漫,一不小心就可能跌落山崖。为防范发生人员跌落事故,全面消除安全隐患,该项目部集中采购了800米防护围栏、50盏夜间作业灯,杜绝人员坠落事故。
奋战一百天,全力全面攻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巨龙梁项目全体干部职工争分夺秒、奋勇拼搏的缩影。安澜兴邦,能事至诚,项目部全体成员发扬铁心向党、铁肩担当、铁胆攻坚、铁骨奋斗的水电铁军精神,以求真务实、精益求精、攻坚克难、敢打必胜的安能作风,把巨龙梁项目部建设成云南省风电项目中的精品工程,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徐迎华 张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