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发布

建筑行业多环节发力降碳减排

本报讯 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85亿平方米,累计建设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超过1390万平方米;2021年全年相关行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数量同比下降超三成,压减拟上马的“两高一低”项目350多个……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显示,我国建筑行业在多个环节加速发力,为应对气候变化积极降碳减排。

报告内容包括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部署、积极减缓气候变化、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完善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五个方面。同时,全面总结了2021年以来我国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新的部署和政策行动,展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效,以及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所作出的贡献。

在建筑领域方面,报告介绍了我国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的成效。发布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推动实施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国家标准。截至2021年底,城镇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50.7亿平方米,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4.7亿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应用装机1816万千瓦,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6%;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例超过63.7%,累计建设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超过1390万平方米;稳步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累计完成改造规模超过16亿平方米;累计建成绿色建筑85亿平方米。鼓励北方地区在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中同步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在保障住房安全性的同时降低能耗和农户采暖支出。

同时,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2021年强化工作部署,要求对“两高一低”项目实施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各地建立在建、拟建、存量“两高一低”项目清单并明确处置意见。严把新上项目管理,深挖存量项目节能潜力,更新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科学有序推动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组织修订一批相关行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原则或环境准入条件,严格环境准入。2021年全年相关行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数量同比下降超三成,压减拟上马的“两高一低”项目350多个,减少新增用能需求2.7亿吨标准煤。

报告介绍了促进新型基础设施低碳转型的一系列专项行动。例如,2021年7月,开展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各省市进一步提高数据中心新建项目的节能指标要求。2021年12月执行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力提升数据中心利用率、PUE和5G基站能效。2022年2月在8大重点地区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通知,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目前已创建三批共计153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在舟山群岛,全国首批“零碳”5G基站已经开始试点运行。

此外,为强化城市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我国扎实推进28个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建设管理模式。报告介绍,在总结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自2021年起,继续在45个城市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和《“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深入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全国已建成绿道8万余公里,城市公园22万个,增强了城市生态承载力和宜居性,有效改善了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 (本报综合报道)

2022-10-31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发布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8645.html 1 3 建筑行业多环节发力降碳减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