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公布了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中建科工旗下中建钢构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中建钢构)榜上有名,成为历批次中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唯一荣膺企业。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是指长期专注于特定细分领域,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能够引领该领域发展的企业。
据悉,中建钢构为中建科工钢结构业务一体化运营专业平台,是中建集团唯一的建筑钢结构制造平台,主要从事钢结构产品相关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检测一体化运营,在国内外投资建设8个制造基地,占地超160万平方米,拥有40条先进生产线,5000多名产业工人。公司主营产品复杂桁架、巨柱、箱梁、弯扭构件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大跨度场馆、航站楼、高耸塔桅等“高、大、新、尖、特、重”建筑工程。目前,全球高度前10位的已建成摩天大楼中,中建钢构参建了其中4座的主体钢结构;国内超过400米的27座超高层建筑中,中建钢构参建了24座。自2012年起,中建钢构连续10年位居建筑钢结构行业竞争力50强企业榜首,2016年成为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产值产能首家“双百”(百万吨产量、百亿产值)企业,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细分领域前列,打造了建筑钢结构行业第一品牌。
近年来,中建钢构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在智能制造领域不断建立“新功”。
该公司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焊接与检测技术中心”“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钢结构智能制造及先进技术中心”等机构;连续多年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研发人员占比11%,拥有行业领军人才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级以上技术能手、博士人才20人。其“超厚板复杂钢结构制造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高强钢多层多道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等138项制作工艺与建造技术达国际先进,拥有国家专利283项;截至2022年10月31日,中建钢构累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得鲁班奖53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7项,中国钢结构金奖224项,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186项。
中建钢构还充分发挥有效的“产、学、研、用”保障机制,全力解决行业“卡脖子”发展瓶颈,攻关研发的钢结构智能化仓储物流技术、“无人”切割下料技术、机器人高效焊接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公司充分利用工业PON网络、CPS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建成7大智能制造一体化工作站,引进和开发22类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化升级各类产线,生产效率提高22%,运营成本降低23%,积极推动我国建筑钢结构智能制造向纵深发展。其自行规划、设计的全国首条重型H型钢智能生产线是行业内唯一获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立项的工厂,相关技术成果先后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中建集团科学技术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建钢构找准建筑工业化和制造智能化的切入点,提出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结构产业集团”战略愿景,深度实施多元化、全球化、精益化、数智化、资本化经营举措,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一流、产品服务一流、资本运营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文化一流发展新篇章,坚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该次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是对中建钢构制造实力、行业地位、品牌价值的肯定,中建钢构将牢记制造强国使命,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永葆冠军之心,做优做强做大钢结构全产业领域,充分发挥在本行业的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为“中国制造”贡献中建力量。
(张孙力 赵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