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装配式建筑

像“搭积木”一样造桥

隧道股份上海路桥深耕预制拼装式桥梁

□史璐琨

随着城镇化比例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流量与日俱增,如何在人口密集和交通繁忙的城市中建设快速高效的绿色桥梁成为一个难题。桥梁预制拼装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这一难题带来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自1958年上海诞生第一个预应力桥梁预制场,隧道股份上海路桥在预制构件及拼装工艺的尝试与探索从未止步。

而今隧道股份上海路桥又成为大规模尝试桥梁下部结构预制拼装的实践者,推动桥梁预制拼装领域全面升级,从国内首个全域制装配式高架开始,不断进行技术公关及创新。在国内首个全预制装配而成的高架桥梁——上海嘉闵高架路北线二期实现零的突破,93天拼装2341块预制构件;在S7高架工程实现了500米高架从零开始,百日贯通的上海速度并实现了盖梁分段拼装的特殊施工工艺;在跨越黄浦江的大桥的引桥上,创造了23.15米的双根双节立柱的高度记录……

隧道股份自2016年以来,先后在多个省市成功实践预制拼装技术,2017年在四川成都实现预制装配式桥梁零的突破,2018年在浙江绍兴建设了第一条智慧快速路,2019年河南省第一个预制拼装高架项目落户郑州……

随着预制装配技术的工程实践,隧道股份上海路桥也在不断探索更多的解决方案,以适应城市高架多变的需求。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加速研发及推广应用预制构件,使得隧道股份上海路桥在轻量化发展方向上实现新的突破。

而这一切的突破更离不开隧道股份上海路桥的“乐高”梦工厂。在位于上海黄浦江畔的预制梁厂,构件制作可以不受天气状况影响实现全天候生产。同时依托集中化制作,结合各类适用于构件生产养护、驳运存储及吊装等现代化设备,大幅减少或避免了材料损耗、环境污染,将现场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施工模式转变成预制场内产业工人的标准化作业,真正实现了流水式建造像并行式建造的转变,实现生产过程高质高效且充分受控。现场施工劳动用工也大大减少,仅需传统现浇工艺的10%。

在现代化的钢筋加工车间里,数控高精度设备正在自动弯配钢筋半成品,工程师们输入需要加工的钢筋参数后,所有的切割,弯配都将自动完成。对于建设者来说,要将几百吨的大家伙们在拼装现场乖乖“合体”并非易事,构件的制作精度都要以毫米级来控制。为了实现精准制造的目标,隧道股份上海路桥充分利用BIM技术深化设计,并依托自主开发的桥梁预制构件生产管理系统,用数字化的手段精细化管理构件生产。随后,这些构件被运往各个施工现场进行拼装。按照传统工艺完成3~4个盖梁的施工需一个月左右,而采用预制拼装后仅需1天,现场告别噪音、尘土,最大程度减少了对社会交通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2022-11-17 隧道股份上海路桥深耕预制拼装式桥梁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8958.html 1 3 像“搭积木”一样造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