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男,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2001年参加工作,现任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二机电设计院院长助理、总监、电气副总工程师,华建集团电气总师助理等职务。同时,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党支部副书记,上海市建筑学会电气专业委员会监事,TC08强制性产品认证技术专家组成员等社会职务。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电气设计和研究工作,主持设计的项目类型涉及超高层综合体、国宾馆、文化建筑、主题乐园、地铁上盖建筑、交通枢纽、高星级酒店、区域能源中心等。荣获国家级、省部级设计奖项10余项。
国宾馆级的职业开局
京西宾馆,这座坐落于北京西长安街,有着中国“会场之冠”美誉的大型重要会议场所,对于王斌而言,却是一切开始的起点。2001年,刚刚毕业踏入华东院大门的王斌,接到的第一个设计任务就是京西宾馆改扩建工程。刚入职不到一周时间的他,拎着一包项目蓝图,和满腔亟待展开的设计理想,奔赴北京,投身到京西宾馆项目的现场设计之中。在半年多紧张的现场设计中,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电气专业设计与施工配合,并从此开启了一段与电气设计密不可分的职业生涯。2010年,华东院接下京西宾馆维护修缮工程。彼时的京西宾馆,正是为了确保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而开展修缮工程。所以项目一经立项,即被列为当年度上海市重大建设工程项目。而此时的王斌,历经10年电气设计的磨练,已经从一名青年设计师成长为电气专业负责人。面对如此时间紧、任务重的京西宾馆修缮,他一如当初的那个自己一样,全身心投入到项目中。在与项目组一起,反复与业主、物业管理人员沟通,无数次了解使用需求,再三排摸现场问题后,王斌和团队再次圆满完成了设计任务,用一座荣获“上海市重大立功竞赛金杯集体”称号的京西宾馆,成功献礼党的十八大召开。
做与时代偕行的设计
2007年,浦东图书馆(新馆)项目正式立项。在此之前,图书馆一直被认为是以藏书为主的传统建筑。但浦东图书馆一经立项,就立志要为上海打造一座与众不同的现代派图书馆建筑。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浦东图书馆,不仅被设计有典雅大气的外立面,更有着“全开放、大空间、无间隔”的内部环境。它成为一座“书与人,典藏与实用”并存的人文精神家园。而这一切的建筑理念落地背后,同时作为机电专业负责人、电气专业负责人的王斌,功不可没。在浦东图书馆(新馆)的设计中,无论是电气标准化设计,还是为配合建筑结构而进行的机电设计方案创新,他都全程参与。针对项目特征,他提出专业切实有效的电气方案并予以实施;同时配合完成了该项目的《人工光源智能节能技术应用与研究》《楼宇控制系统节能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和水源的利用》等多项课题的研究。最终,开放后的浦东图书馆荣获2010年国际图联唯一团体大奖“最佳实践奖”、2013年中图学会“全民阅读示范基地”、2014年“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盲人阅读推广优秀单位”称号;被国家文化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向上海乃至全国打下了一座新时代中国图书馆应有模样的样板。
2013年,他作为机电经理、电气专业负责人参与到“矿坑生态修复利用工程—长沙冰雪世界项目”的设计中。该项目的建设基地为原长沙新生水泥厂历时50年开采遗留下来的矿坑,深100米、长440米、宽350米,上口面积18万平方米,设计功能含欢乐雪域及欢乐水寨两部分。欢乐雪域以阿尔卑斯山为主题,结合众多新奇冰雪游乐设施,配置滑雪、戏雪等多样化娱乐活动;欢乐水寨利用冰雪世界顶部、地面、崖壁及深坑底部,打造一个立体化戏水乐园,将为游客带来极致的“玩水造浪”体验。作为华东院承接的第一个冰雪主题乐园项目,又是一座设计建造在采石形成的矿坑之上的冰雪主题乐园建筑,其设计难度可想而知。在项目前期深入调研时,王斌及其团队结合国内多个滑雪场项目经验,主动改变设计思路,寻求设计突破,在该项目中合理运用分布式供能技术,确保能源的高效利用。结合滑雪场这种特殊环境的高大空间,对电气设计的火灾报警探测器、高大空间照明灯具以及后期运营控制及检修,均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让一座废弃的百米深坑通过功能的植入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成为中国目前第三个“填坑”巨作,建造了一座迄今为止世界最大室内冰雪乐园,也是世界上唯一悬浮于废弃矿坑之上的冰雪游乐园,被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列为“世界十大不可能完成项目”之一。
主动改变,方达跨越
历经20载电气专业设计的磨练与洗礼,如今的王斌不仅在专业设计领域收获颇丰,更是在机电专项化、能源中心设计等领域不断开启新的征程。“主动改变,方达跨越”,这是他在被授予华建集团党建主题活动优秀党员时对自己写下的寄语。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随着建筑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他在设计这条道路上从未停止过学习和探索,他先后参与集团、总院课题十余项,在电气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十篇,同时,参与了上海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程》、中国建筑学会团体标准《民用建筑电气线路防火设计标准》《超高层建筑用垂吊敷设电缆及吊具》《额定电压0.6/1KV陶瓷化硅橡胶(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等相关规范的编制工作。
随着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气设计对于节能方面的价值也越来越凸显。王斌也在及时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他表示,“光储直柔”是建筑领域面向碳中和重大需求实现技术创新突破的重要途经,《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也指出要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这些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将成为未来建筑的新型能源供应系统,是实现建筑能源系统革新的重要技术路径。
寄语青年设计师:
十年磨一剑,目标阶段化
建筑设计需要创意,结构设计富有挑战,而电气设计更多需要的是积累和沉淀。王斌刚参加工作时,他的师父曾经对他说过,电气设计师的成长一般需要八到十年左右的时间。十年磨一剑,这个时间是非常必要的,一定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只有经过这个时间段的历练,接触不同类型的项目、项目的不同设计阶段,才能让自身的眼界变得更开阔,做到游刃有余,为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为专业资深设计师,他以过来人的经验建议,青年设计师一开始不必为自己定下遥不可及的目标,在每个阶段定一个阶段性相对容易实现的目标,在前一个目标实现后再定一个新的目标,这样在成长道路上不断收获,也更加有动力。脚踏实地,时刻准备着,把握住每一次机会,离成功也就更近一步。
作为该公司第二机电设计院院长助理,在人才育留方面,他也深有体会。“我的团队‘90后’的人数接近60%,这一代有主见、有个性,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我对他们是家人化的相处模式、生活化的沟通方式、开放化的管理意识。以朋友或者兄长的身份和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多从工作、生活上关心他们,沟通交流尽量随和,多给这一代员工多一些空间、多一些机会,工作过程要给予细节的指导,同样也要告诉他们,结果一样也很重要。正面地肯定其进步,指出不足并加以远景的激励,激发出更大的潜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王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