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绿色建材·装饰

绿色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建筑设计师吴曼伦“一亩园墅”IP规划设计文化理念访谈录

□李兴龙

题记: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是当今建筑设计师所遵循的文化自觉。

今年上海城博会主论坛进一步提出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使绿色成为上海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让低碳成为生态之城的鲜明标识。城博会期间,笔者与“一亩园墅”IP规划设计原创者、国际LEED&WELL绿色工程师和健康认证专家吴曼伦就人居环境的绿色发展作探究式交流访谈。

一亩园墅——当代写实版的“富春山居图”

在双碳愿景下,人居形态正向“城市第二自然”转型——一“水映蓝天妆荷叶,蓝天云彩入荷塘”的生态景象。“一亩园墅”IP规划设计被称为当代写实版的“富春山居图”。对此,我们当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判断去探究。

吴曼伦表示,“一亩园墅”是他创立的IP规划设计项目,其文化理念是顺应双碳目标、响应“人民城市”号召,加快城镇人居形态向健康、宜居、宜养的生态环境方向转型。

这个项目的文化价值取向是什么?吴曼伦认为,我国建筑产业进入了新常态,即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开拓绿色建筑新领域,要求我们守住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同时又要大胆创新。吴曼伦说,“一亩园墅”的定义概括为基易学文化、融宇宙观、植五心法、保自然创生态,是一个造绿、建养、赋快乐的全生命周期的文化体系。笔者发现他的设计手稿是这样表述的——设计於方寸之间见宇宙,小园子大世界,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这也许就是他这个项目所涵有的山村文化特征。

吴曼伦设计手稿阐明,“园”是中国易学之有形的表现,园之设计就是营造“天地人”合一的空间。中国从古至今的建筑研究,其实就是对园文化的研究。因为,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是自然山水景象在人居环境中的浓缩。

“园墅”比“别墅”更具意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尘不离城”的居住形态成为一种向往。“无论是城市更新,还是新城开发,富有园文化的人居环境总是最美好的。‘一亩园墅’旨在打造一个结庐在城市,而无车马喧的范式,园内有池塘、小桥、亭榭、连廊,还有共享服务社区,它既独立又富人气,在共享环境里,是人看人、人与自然可以对话的;在用材上体现绿色要素,太阳能光伏发电、外墙一体化保温、玻璃轻石蓄滤水以及被动房节能门窗等,人文园林与科技叠加。”“我创造出的‘园墅’有着让人吉祥、温暖、亲和的感受。”吴曼伦如是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观

吴曼伦认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观,是要求我们广大建筑设计师正确把握处理好人与天地、人与建筑、人与环境的关系。

“一亩园墅”IP规划设计体系是能产生社会效应、能带动经济发展的;体现一亩有666.67平方米里的土地资源,由此挖掘其文化的丰润性、生态的健康性和人居的安逸性。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一亩园墅”整体规划遵循保存原地貌,保护原生态,修复原水系,具有物理自然净化水源;通过就地取材,实现以改修新、依势而建,其生态景象虽由人作却又宛如天开,实现了人、自然、建筑、环境相融一体,达到了“四洗”,即洗心、洗肺、洗胃、洗眼睛;实现了“三慢”,即慢舍、慢食、慢生活;拥有了“两养”,即养生、养健康。

——体现人与建筑的和谐美好。吴曼伦告诉笔者,目前广州“一亩园墅”的乡村振兴板块整体思路是人车分流,由“一闹一动一静”三个自然生态区域组成:

一是“闹区”文化理念,以减排固碳,生态修复,自然科普,教育培训体验基地为核心,吸引城镇居民回乡村、走田间的生活体验;为学生提供农业科普培训的永朴教育基地;节假期吸引亲子深入乡村了解学习农业文化。

二是“动区”文化理念,是指城镇人们旅居度假的空间,开辟团建活动区,举办乡村振兴主题论坛区和生态居住生活区。让市民的旅居生活与爱农村的情感得到维系,从中提升到向往生态园墅的美学境界上来。

三是“静区”文化理念,为城市人提供短期、中长期旅居度假康养区,可宜居、可宜养、可宜乐、可宜隐……

——体现人与生态的和谐美好。吴曼伦原创设计手稿提出了“优化使用空间”观点论,即绿色生态设计要引水入室以消暑凉夏;要导入光伏发电、雨水收集的节能环保;要采取自动浇灌、过滤循环实现零碳。他强调双碳在筑“园”中的功效,即园墅建筑是自然采光通风的,是五恒全新空气的,是能量守恒法则的营造新文化理念。

由此可见,“一亩园墅”是以中国造园手法为主基调,植入了当代绿色、人文要素,迭代重构了新型住宅建筑的前瞻愿景,使得这个小世界里更趋理性关照;实现以借景、漏景、透景营造园墅生态,达到水、空气、阳光、精神、营养、运动、舒适度、声环境的美好对人体阳气的固护。同时,还导入多元经营产品,比如帐篷、生态游泳池、智慧农场体验AR和VR,以及农业数字化的展陈体验博览馆。这些园墅文化主张,折射出吴曼伦“五个全维度心法”的审美辨析,依然是人与生态友好的关系。

赋能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思

关于“一亩园墅”IP文化理念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内涵关系,吴曼伦自信地说,只有与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相维系才能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是科技创新之思——“乡村住宅,既要充分体现当地建筑风貌,又要加持科技要素的浸润。比如,把开发新型园墅与光伏建筑一体化结合起来,可以大量减碳,解决农村的用电问题,还有积聚雨水循环利用、开发墙体保温、节能门窗、被动房建设系统,以及竹材的应用等。吴曼伦说,我国已步入了建筑节能降碳2.0时代。要通过建筑本体节能降碳、电器设备节能降碳、住宅居住者行为引导,才能开辟乡村建设、一亩园墅美好生态环境新面貌。

“‘一亩园墅’要充分发挥IP效能,即通过科技知识产权的创新实践,从而导出振兴的解决方案。”吴伦曼说。这个方案体系概括为“FIEPCOM”,即绿色金融(F),知识产权(I),绿色设计(E),绿色采购(P),绿色施工(C),绿色运维(O),绿色管理(M),营造一村一品,一品一格,一园一墅,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日的新天地。

二是设计下乡之思——吴曼伦认为,建筑设计行业目前面临着范式转型,双碳是政策导向,是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农村天地广阔,大有作为;乡村振兴需要设计下乡,设计之路在于乡村之兴,这也是设计范式的转变切入点。所以,设计师要未雨绸缪,做好技能储备以及提增应对不确定的能力——设计下乡的整体规划、建筑风貌、文化主张、生态保护、景观造型以及风水气象等。

三是自然村庄之思——吴曼伦引用“大国之基”一文说,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存在,村庄就是自然之美。我们讲乡村振兴,就是要借用科技创新的臂力去恢复好原生态的自然之美。一些房地产投资商在农村搞房地产业,原有的村庄建筑风貌由此受到破坏,那是很不可取的。还有,农村里过度的夜游灯光,把原生态的自然景象破坏了,那就更不可取了。

振兴乡村首先是把山、水、田的绿色生态面貌恢复好。“一亩园墅”是农村中的东篱南山,是旅居中的诗意栖息。吴曼伦感到,新型村庄住宅设计,不在于如城镇那般“强富美”,而是要维护好农村基本秩序,为农民提供基本的适合生活、方便生产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实现不同区域农村的有效治理。要依托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人融入自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四是绿色低碳之思——“一亩园墅”要符合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宏观发展战略,要符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吴曼伦认为,建设园墅就是要因地制宜、全面统筹,科学确定绿色建造目标及绿色节能减排的全程设计,比如,低碳建筑设计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碳排放计算报告,计算方法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执行。绿色采购要根据国家绿建一二三星标准界定的绿色供应链、绿色技术、绿色能源和绿色产品等。

五是园林文化之思——中国园林从古到今分为皇家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等,江南著名的苏州四大园林中就有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和清代的留园;还有比如广东的顺德清晖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荫山房等。对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在城市大量建造以山水为载体、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作为日常聚会、游息、宴客、居住等需要。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风格素雅精巧,达到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意境,满足以欣赏为主的要求。实现因阜掇山,因洼疏地,亭、台、楼、阁众多,植以树木花草的“城市山林”。

有鉴于“一亩园墅”在继承上用好了资源,在发展上做足了文化,把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文学美和艺木美有机相融而写实出来的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语境。

六是精神家园之思——“民居家园直接关乎人的幸福指数,构建精神家园则是我的设计使命。”吴曼伦把建筑与人的关系提升到了精神层面。他写道,“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宝贵的。人无精神则不立。汤之盘铭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有‘作新民’,其实都强调了精神性的可贵。”吴曼伦回忆,小时候他读《桃花源记》,常被村庄景象所陶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对他今天创作“一亩园墅”起着很大作用。如此说来,一个人的家园构建,既属于物质的长久,更属于精神的永恒。

结语:在吴曼伦的胸怀里,只有沉浸过农村生活的设计师,才更有可能脚踏实地创造出合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知识创新时代闪至——文化振兴,科技创新,内容为王;IP文化定制,设计之变革,变革应万变,万变求不变;“一亩园墅”文化理念对当今推进新城家园、康养人居、乡村振兴等都有着可复制可借鉴的现实意义。

2022-12-12 李兴龙 ——生态建筑设计师吴曼伦“一亩园墅”IP规划设计文化理念访谈录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9248.html 1 3 绿色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