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挖掘机、装载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从“国三”排放标准切换到“国四”排放标准,绿色发展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必答题。
2022年以来,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抢抓排放标准切换的风口,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在高端与重大设备研制、电动化与智能化突破,以及国际竞争力提升上取得显著成果。
推进技术创新
进入2022年以来,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一批达到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的工程装备投放市场,一批科研成果和重大技术装备得到推广应用。
“持续推进创新,我国工程机械近两年连续开花结果。”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吕莹表示,不仅一批高端工程机械和重大技术装备完成研制并应用,还有很多设备在极限参数上实现重大突破。如汽车起重机整备质量以前是60吨左右,现在有的降到50吨以下,可以直接通过部分桥和路,有望在更多场景应用。
在整机性能与参数提升的背后,是整个工程机械产业链水平的提升。国内一批大型骨干整机企业不断加快零部件国产化进程,积极开展高端零部件研发、制造和试验检测,高端零部件国产化率不断提升,一些关键零部件研制试验取得新进展。一批核心零部件制造商加快与整机企业产业链深度融合,有的从生产替代产品走向主机配套市场,有的入围高端品牌工程机械制造商配套供应体系,实现了产业升级。
对于工程机械全行业的高端化探索,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都有为在中国(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创新与前沿技术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高端工程机械及其关键零部件最大的难点还是与之相适应的新材料。工程机械上下游产业链应该协同创新,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政、产、学、研、金、用”深度融合,尽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
在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绿色发展成绩亮眼。近5年,电动工程机械相关专利申请数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0%。目前国内电动工程机械渗透率较低,随着锂电产业链不断成熟,电池成本进一步下降,未来3年电动工程机械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吕莹分析说,目前工程机械新能源产品的价格还相对偏高,一方面是因为量没有起来,另一方面产业链还不够成熟。现在业内龙头企业都在做新能源产品,技术路线差不多,最后谁能做起来,要看产业链整合能力。未来,随着应用场景增多,新能源产品发展空间可观。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介绍,目前,叉车中电驱动产品占比由27.7%上升到60%;升降工作平台电动率已超90%;电动或混合动力起重机及推土机等已实现小批量生产;其他工程机械电动化也有了新突破。
深耕国际市场
随着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产品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畅销款。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月至10月,共销售挖掘机220797台,同比下降26%;其中国内131340台,同比下降46.4%;出口89457台,同比增长67.3%。自2021年4月以来,国内挖掘机销量连续出现单月销量同比下滑而出口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产品技术水平和国际市场美誉度显著提高。目前,行业企业境外业务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研发、制造等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成为扩大国际市场、树立国际品牌的有力支撑。
吕莹表示,出口的高速增长是工程机械企业的竞争力与服务能力提升、业务覆盖范围扩大、用户渗透加深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来看,国际市场还有很多空间有待开拓,既包括现有市场存量换新,也有由产品升级、工艺革新带来的新增应用领域。
(作者 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