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设计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调研结果显示

数据孤岛现象突出 商业模式正在探索

勘察设计行业传统粗放发展模式下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经营效率增长停滞、人力成本持续上升、产业链环节割裂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勘察设计行业未来健康持续发展的障碍,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技术含量、塑造竞争优势。为此,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联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于日前完成了《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专业研究报告》。

本次专题研究从2021年7月启动,通过实地调研和线上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共实地调研企业36家,线上调研企业90家。报告分析了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总结优秀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经验,梳理出适合各类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框架路径,帮助勘察设计企业厘清数字化转型思路。

管理数字化方面,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进展较快,但数据的打通和应用普遍不成熟。分类比较来看,央企建设情况要优于地方国企,地方国企要优于民营企业;工业工程企业最优,民用建筑企业最弱;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建设情况差距明显,大型企业各模块建设情况均明显领先;工程总承包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建设上要优于设计咨询企业及工程勘察企业。

业务数字化方面,勘察设计行业整体推进程度不高,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之间企业推进差异较为明显。大多数企业仍以“翻模”应对市场需要,真正能够大规模采用BIM正向设计的还是少数。分类比较来看,央企在CAD二维协同模块的建设情况明显好于地方国企及民营企业;工业工程企业三维设计普遍应用较早、整体水平略高,土木工程企业间的发展差距较大,整体最不均衡;大型企业明显好于中小企业;工程总承包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在CAD二维协同模块的建设情况最优,设计咨询企业整体在BIM三维设计及工程协作云方面要优于其余类型企业。

数字化业务方面,勘察设计行业领先企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已经开展了部分数字化业务,但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过半土木工程企业进行过数字化业务的尝试,高于工业工程及民用建筑企业的参与度。人数规模越大的企业,尝试数字化业务的比重越高。

在数字化转型整体尝试及投入情况来看,工业工程企业数字化转型较为领先,土木工程企业次之,民用建筑企业发展较慢。大型企业敢于投入,勇于尝试;中小型企业多采取跟随战术,持续性欠佳。国有企业投入力度更大,民营企业相对投入较少。

目前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问题包括内外部两个方面。

从外部来看,一是政策标准不健全,健康的市场需求尚需引导。目前政策和标准在覆盖全面性上仍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国家、上海地方政策和标准建设与行业需求依然存在着差异,缺乏统一的国家层面的规则,导致包括业主在内对数字化的认知参差不齐,产业链各环节在不同项目之间应对方式千差万别。二是技术解决方案不成熟,企业需求难以满足。目前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在技术解决方案并未完全成熟,无论是管理数字化还是生产数字化工具、软件、平台等方面,一定程度上都需要企业进行二次开发才能真正满足实际需求,对企业在数字化需求的总结、转化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缺少成熟的“灯塔”企业,缺乏示范效应。与其他行业数字化转型相比,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缺少明确的“灯塔”企业。从调研中看,即使上海勘察设计行业中公认的“大院”“强院”,也难言数字化转型成功,仍处于探索阶段。

从内部来看,一是认识思维不统一。一方面由于数字化转型涉及的知识与传统业务有着显著的差异,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因此,勘察设计企业领导层在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上在短时期内难以形成统一。二是战略思考不深入,缺少明确路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战略规划中的“必选项”,但是总体呈现出“缺目标、无路径”的现象。目标不清晰,难以细化分解为具体可执行的工作,自然也无法明确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三是缺乏实施举措,难以持续保障。组织方面,很多企业由信息化部门独立主导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和业务结合方面成效不足。资源方面,缺少持续的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投入,影响了数字化转型的成效。机制方面,激励和考核等核心机制还未根据数字化转型需要进行针对性设计优化。

结合调研来看,勘察设计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和推进。勘察设计企业需要从思维意识、战略路径和保障措施三个层面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

在思维意识层面,加强数字化转型交流,统一领导层意识。数字化转型工作是一项“一把手”工程,领导层首先需要统一认识。需要通过加强内部培训,保证基础技能的转型升级,同时将数字化转型意识自上而下进行传导,使得数字化转型工作不再是几个人或者一群人的事情,而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

在战略路径层面,厘清转型发展目标,明确工作实施路径。数字化转型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单一勘察设计环节的视野,需要以项目全生命周期为视角,根据所处行业、所拥有的资源情况等条件,合理确定数字化转型边界,拟定数字化转型目标,并从管理数字化、业务数字化和数字化业务三个方面将总体目标进行分解。

在保障措施层面,提供持续的机制和资源投入保障。在坚持思维和目标路径的统一之下,需要持续的机制与资源的保障支持。在组织保障方面,需要有明确的机构统筹各方面的工作。在机制保障方面,需要有与数字化相适应的配套机制,解决在转型过程中不确定性导致的工作起伏。在资源保障方面,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持续的人员和资金投入,需要在前期评估企业的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工作作为突破口,以“点”破“面”,坚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信心。

对于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应该作为行业内数字化转型的领先实践者,需要站在行业最前沿。大型企业应该积极思考数字化转型的前沿问题,通过与技术服务商的合作,推动行业内尚未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形成,努力成为行业内的“灯塔”企业。对于中小勘察设计企业,虽然本身资源能力有限,但是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也需要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探索,避免与行业整体水平脱节。同时,一些中小勘察设计企业在某些业务领域具备较强的专业化和特色化能力,应该努力打造成为细分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勘察设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持续推进,通过数字化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

(上勘设协)

2022-12-19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调研结果显示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9282.html 1 3 数据孤岛现象突出 商业模式正在探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