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寒潮来袭,连续三年的疫情防控出现拐点,为全国社会经济回暖带来了曙光与希望。
继北京、广州、重庆等城市纷纷出台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之后,浙江、山东、陕西、福建、江西、辽宁、上海等多地相继宣布取消区域全员核酸。
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利好政策密集发布,预计地产行业景气将有所回升,促进此前延期的需求释放,将带动下游家居建材行业回暖。
同时,疫情政策优化调整有望带动线下消费复苏,家居建材行业的经营环境或将得到改善,预计整体的消费潜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扩张。
临近年末,这一波全国疫情陆续放开叠加地产政策,对家居建材行业会有怎样的影响?2023年家居建材又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家居建材消费市场修复可期
回顾过往三年,作为看重线下消费场景的家居建材行业而言,国内疫情扩散致使家居板块整体承压。
2020年,疫情全面暴发,家居卖场、线下门店经营遭遇冰点时刻,家居行业如履薄冰,艰难前行。2020年上市企业年报业绩几乎一片“滑铁卢”,行业发展受阻。
2021年,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线下销售恢复,疫后装修需求释放,家居建材行业迎来明显复苏,整体平稳。
2022年全国疫情反复、消费能力转弱、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家居企业再遭困境。
伴随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以及地产政策持续松绑等多重利好释放,2023年第四季度线下销售有望实现回暖,家居销售数据将有望改善。
借鉴过往来看,在前期政策推行力度不足或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家居行业会存在一定的观望期,家居市场或出现阶段性修复,家居市场回暖或将延后。
不过,总体来看,家居需求刚性,短期延迟性需求有望释放,随着未来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向上修复,消费市场修复可期。那么,2023年的家居建材行业会有哪些发展方向呢?
整装将成为新趋势
近几年,消费者对整装、定制化需求的增长促使家装家居企业积极探索提供标准化、一体化服务,通过上下游资源的整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具体表现为,传统上游硬装企业向中下游扩张,家具销售企业由下游向中上游扩张,定制类企业也探索向上下游扩张。
今年以来,多个家居头部企业纷纷落地整装,推动整装成为新风口。而在家居建材市场回暖的大趋势下,预计整装的火热势头会延续至2023年,将成为家居行业的发展趋势。
存量房装修成为家居市场的主要需求来源
近年来存量房装修成为了家装家居市场的主要需求来源,且占比在持续提高。贝壳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存量房装修市场规模将达3.34万亿元,占市场总规模的比重将超过60%。
因而,各大家居企业也在加紧拓展二手房、存量房业务。欧派家居表示,在广州等一线城市,二手房、存量房、住房改造等业务的占比达到了 80%以上。而东易日盛表示,2021年,家装客户中存量房占比已经达到72%。
此外,好莱客于年内推出了专门的存量房局改、旧改品牌呼呼莱装;我乐家居也表示,将紧盯存量房装修市场带来的增量需求空间,重点发力零售端市场。
对此,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目前家庭装修的平均周期在10~12年左右,而2010年前后地产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十年及以上楼龄的次新房数量庞大。
对家居企业而言,上述次新房将产生大量的家装需求,二手房、存量房业务将成为家居企业的重要业务来源。
大宗业务将反弹
随着房地产供给端情况改善,困扰家居企业已久的应收账款“暴雷”风险减弱,大宗业务也有望直接受益“保交房”迎来触底反弹。
过去两年,因上游房地产客户状况频出,江山欧派、我乐家居、帝欧家居、皮阿诺、好莱客、顶固集创、东鹏控股等都曾进行过大规模计提减值,直到今年三季度,房地产客户引发的计提减值风险仍居高不下。
不过,随着今年第四季度房地产政策大幅回暖,有机构预计第四季度家居企业再度大规模计提减值风险有望减弱。
而随着计提减值风险减弱,房地产供给端改善也为2023年家居建材大宗业务反攻吹响号角。
2022年即将走向尾声,这一年,家居建材市场动荡不断,行业发展充满挑战,甚至有业内人士称“进入寒冬”。
庆幸的是,在年尾,迎来了防疫政策与上游地产政策松动,为家居行业复苏增添了不少确定性。
不过,竞争激烈依然是家居建材行业的大主题,在这个大主题之下,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如何抢占市场先机,是家居建材企业在2023年依然需要应对的挑战。(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