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重庆出台设计导则提升城市道路品质

本报讯 为进一步加强重庆市城市道路规范管理,日前,重庆市住建委、市城市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联合编制印发《重庆市城市道路全要素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导则》分别对城市道路慢行空间、车行空间提出指引;坚持全龄友好,优先考虑行人、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使用者;重点对城市道路慢行空间(包括步行带、设施带、绿化带、建筑后退空间、非机动车道等)中的要素进行设计指引和协调。

针对城市道路颠簸、破损等不平整问题,《导则》以机动车行车安全、舒适为原则,严格控制路面标高,明确车行道路面建设养护重点及标识标线设置要求,优化无障碍坡道设置。具体而言,为便于轮椅上下,《导则》提倡建设三面缘石坡道,规范井盖及雨水箅子设置;提出宜选用防沉降井盖并布置在车辆轮迹范围以外,雨水箅子宜横设便于快速收集雨水,不影响行车安全。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城市道路杆件林立、箱体遍布、管线设施混乱等问题,不仅影响城市景观,也增加了管理协调难度。

为提升城市道路品质,《导则》提出遵循“合、简、隐”原则,能合则合、能小则小,鼓励多杆合一、多箱合一,隐藏杆件和箱体,重点对交叉口、安全岛等交通节点进行重点引导控制,倡导设施简洁美观,隐于环境,全面提升城市道路美感。

此外,《导则》注重从“工程性设计”向“全要素设计”转变,一体化构建完整连续的城市道路界面。《导则》还在现行城市道路设计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对道路沿线的空间和设施进行集约设计与统筹利用,提高设施集成度。

针对重庆市公交港湾、候车亭等空间缺树少绿的问题,《导则》明确缺乏遮荫但有立地条件的公交港湾,可通过补植行道树等方式进行绿化美化;凡借用行道树设施带、外侧分隔带设置公交候车亭的,应在树间设置,原则上不应伐移绿化带或者设施带内的行道树。同时,《导则》要求无绿化条件的公交港湾与周边城市空间景观融合,打造彰显地方特色的城市界面。

除了遮荫问题,重庆城市道路坡陡、坎高、弯急等特点也较为突出。《导则》针对城市道路有陡坡、高坎等高差较大的路段,提出了局部适当减少非必要附属设施设置等措施;针对城市道路沿线坡坎崖、隧道较多的特点,提出推进坡坎崖、隧道口的绿化美化,凸显山地城市道路特色。 (陈斌)

2023-01-19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9737.html 1 3 重庆出台设计导则提升城市道路品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