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建材与装饰

一座生物多样性的魅力城市

——浙江嘉兴坚持绿色发展彰显水乡江南风韵

浙江省嘉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三角重要城市之一。2019年,嘉兴被授予“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称号;2021年,获批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日,又站在了国际舞台上,入选“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在“自然城市平台”向全球宣传。

相对周边其他地市而言,嘉兴自然禀赋并不突出,但它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督察专员杨中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保护生物多样性,嘉兴做了什么?

近年来,嘉兴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开展“五水共治”等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加快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嘉兴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为了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2019年,嘉兴市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截至目前,已初步掌握不同生物类群物种数3000余种。

2022年开始,嘉兴又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市域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着力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能力。嘉兴市多部门合力共筑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近年来,嘉兴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等多个部门,每年都联合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目前,嘉兴市已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10处,形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屏障。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嘉兴市广泛开展社会宣传,举办“5·22”生物多样性日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媒体传播、知识问答、摄影作品等多种形式加以宣传引导,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荣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荣誉,是对嘉兴市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认可和肯定。”杨中自豪地说。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如何重现江南韵味?

嘉兴南湖,上接钱塘江、下通黄浦江,是激活城市生态基因的重要一环,还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但是,这里曾被水体浑浊、水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曾困扰。

从2020年开始,嘉兴市启动了南湖水生态修复工程。主要采用“先水养草、后草养水”的方式实施生态修复,恢复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提升湖区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循环再生、自我修复特点,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目前,湖区沉水植物覆盖面积14.8万平方米,占水域面积的28.5%,形成了环湖绿廊;南湖水质主要指标达到湖库Ⅲ类水标准,水体透明度达到80厘米以上,实现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和自我净化。“秀水泱泱、红船依旧”的美丽画卷初步呈现。

提到水乡特色,就不得不提嘉兴运河湾湿地公园。这个湿地是南太湖杭嘉湖平原、长三角地区典型的“河流—湖荡”复合型湿地,区域内及周边湖荡密布,是太湖流域南部平原水网“古运河—湖荡群”湿地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嘉兴市全面建设运河湾湿地公园,重现水乡特色江南韵味。公园内古运河及主湖荡区水质实现了由Ⅴ类、劣Ⅴ类为主到Ⅲ类水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水生植被覆盖率已达到37%;湿地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为途经运河湾越冬鸟类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如何实现?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嘉兴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杨中介绍,下一步,嘉兴市将重点落实“七个一”:

成立一个机构。设立嘉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委员会,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工作效率。

编制一个纲领。编发《嘉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2—2035年)》,并配套编制实施行动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

发布一批成果。完成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掌握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和威胁因素,适时发布调查成果。

布设一张网络。加快全市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通过观测站、红外相机、卫星遥感等多种形式的观测手段,初步形成全市性监测网络。

搭建一个平台。启动开发生物多样性智能监管系统,建立一个集数据集成、监督、评价和公众参与为一体的数字平台,实现部门数据共享、数据可视化,掌握生物多样性状况及变化趋势。

建设一批体验地。结合生态旅游、科普研学等挖掘属地特色,加快培育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科普研学、考察观光产品。

举办一次学术论坛。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发布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举办长三角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论坛,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力。

未来,嘉兴充分发挥江南水乡特色,为城市生物多样保护书写更加精彩的一笔。 (张楠)

2023-01-23 ——浙江嘉兴坚持绿色发展彰显水乡江南风韵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9580.html 1 3 一座生物多样性的魅力城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