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需求下滑、供给过剩、成本高企等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水泥行业的效益遭遇断崖式下滑,近日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均表现欠佳。例如,1月10日,冀东水泥、金隅集团公告,均预计2022年净利润将会减少50%左右。
而少数业绩预喜的水泥上市公司,则主要受益于多元化发展。在经营与环保的压力下,水泥企业频繁做出资产买卖行为,与此同时,转型投资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则蔚然成风。业内人士认为,值此行业低迷时期,择机出售低质资产,积极谋求转型是一种明智选择。
水泥产量、价格双降
从量与价的两方面观测,水泥行业都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全国水泥产量19.5亿吨,同比下降10.8%,国内水泥产量是自2012年以来11年的最低值。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导致水泥企业业绩下滑、水泥行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去年基建投资增长乏力所致,这表明基建与房地产市场需求仍然处于低位状况,虽然目前预期稍有回暖,但市场供需仍呈过剩态势。
伴随着需求低迷,水泥价格亦“高台跳水”。据Wind数据,水泥价格由2022年初的约500元/吨,持续走低至去年内的364元/吨左右。尽管去年四季度有所回暖,但进入2023年初,水泥价格再度受挫,目前主要在400元/吨以下徘徊,这一价位处于2018年以来的历史底部区域。
基建拉动景气度有望回升
虽然2022年的境况不算太好,但2023年的水泥行业还是有值得期待的地方,由于基建投资拉动效应,市场对于今年水泥、钢铁等建材需求预期有所增强。
据悉,新年伊始,多地掀起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潮。据不完全统计,1月份全国已有18个省市县(区)举行了一季度重大项目的现场推进会或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超2万亿元。
而在今年首批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中,加码基建成为各地不约而同的选择。例如,四川正式启动建设42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6380.9亿元,其中包含7个铁路项目、9个收费公路项目、37个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和46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
对此,柏文喜认为,基建的稳步推进加之房地产行业企稳回暖,从而会带动水泥需求的增长,而水泥骨料的先期增长已经表明了水泥行业对于市场恢复的明确信心。水泥行业后期将会恢复较高的增速,价格也有望回稳。
多家企业发力转型新能源
少数业绩预喜的水泥上市公司,主要受益于采取多元化发展。例如,青松建化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约4.16亿元,同比增加32%左右,不过增长并非来源水泥,而是依靠其他行业的子公司。公司称,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是,于2021年12月完成重整新疆美丰化工有限公司,2022年度公司化工板块销售收入较2021年增长67%。
实际上,水泥企业之所以频繁挂牌转让资产、优化资源配置,除了行业效益较难回到高峰状态以外,在节能降碳的背景下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多部与水泥行业节能降碳相关的文件,旨在加快水泥行业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进程。
自然而然地,转型新能源业务成为不少水泥企业共识。2022年11月,海螺水泥拟发行不超过100亿元的绿色票据,主要投向光伏组件与玻璃项目。此外,华润水泥、红狮水泥、上峰水泥、塔牌水泥等也均在投资布局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
“如果放在十年前,水泥企业搞光伏和储能,那几乎是没什么可能的事情,为何现在很多传统高耗能产业都在积极拓展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来跨行、甚至是跨界合作呢,这个‘牵线者’就是‘碳达峰碳中和’这条主线。”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称,尤其是像海螺水泥这样拥有充足现金流的企业布局进入新能源产业,更是锦上添花,有利于“十四五”提出的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早日成形。 (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