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组织开展了中国传统村落评选工作,建立了传统村落保护的专门制度。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十周年之际,全国共有8171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形成了量大面广的传统村落保护对象体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健全传统村落监测评估、警示退出、撤并事前审查等机制。保护特色民族村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视。
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新阶段,2022年1月,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建筑大学共建北京市“乡村振兴实验室”,实验室结合门头沟区乡村振兴发展实际,聚焦文化传承复兴、乡村有机更新、产业绿色发展,开展京西古村落群保护利用等系列研究。
2022年3月,北京建筑大学依托乡村振兴实验室,汇集专家智库力量,组织开展门头沟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申报工作,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与门头沟区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编制完成了《北京市门头沟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并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经专家评审,门头沟区于2022年4月成功入选为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是北京市唯一一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
2022年4月,门头沟区农业农村局和北京建筑大学团队深入12个传统村落开展多次调研活动,与市、区两级部门组织多轮专题会议,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中的痛点、难点提出解决方案,编制的工作方案通过市、区两级审议,提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2022年5月至7月,北京建筑大学团队与门头沟区各委办局、镇街开展对接讨论会议,围绕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予以深入探讨,经多方征询,北京建筑大学紧紧围绕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的四大目标开展规划的编制,即创新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方式、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机制、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模式、探索区域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随后,规划方案经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并公开印发。
规划方案提出了构建“一水系八沟,古道联百村”的总体空间格局,以八条沟域为主要空间单元,建立“串联成网”的交通支撑体系、“互补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民生优先”的基础设施体系,并以京西乡土文化为引领,打造“文化+产业”的片区化产业发展模式,汲取了门头沟区传统村落的营造智慧,推进村落建筑风貌品质提升,探索建立传统村落农房修缮改造奖补机制,强化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利用示范,深入践行驻村设计师下乡活动,提供全过程陪伴式服务。
为贯彻落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要求,有效衔接门头沟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北建大团队深入对接各镇街的现实需求,编制了《门头沟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综合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提出了区域统筹与设施建设、传统建筑修缮改造奖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建设、文化保护传承四大实施要点,并明确了各传统村落近期的重点实施项目。
2022年7月,北建大团队利用暑期,依托门头沟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项目,组织师生开展“深入‘爨底下’,探索红色基因的血脉传承”暑期工作营活动,不同专业背景的16位学生深入斋堂镇爨底下村,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走访调研,通过驻村勘察、制定专项设计策略、开展实地访谈等形式,充分挖掘爨底下村的红色历史文化,助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
2022年8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门头区人民政府、门头区农业农村局与北京建筑大学相关领导专家组成的调研团队先后对永定镇卧龙岗村,斋堂镇爨底下村、黄岭西村、马栏村、灵水村,雁翅镇苇子水村、碣石村,龙泉镇琉璃渠村、三家店村等传统村落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村民、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详细了解门头沟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情况。调研结束后,调研组组织召开了专题工作座谈会,北京市及门头沟区农业农村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状况,调研组就门头沟区传统村落未来的保护发展方向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2022年9月,为搭建门头沟区传统村落数据库,开展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利用,北建大团队运用航拍无人机、全景相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新型设备,对马栏村、灵水村的传统建筑进行了影像采集,有效记录了传统村落的遗产信息。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复杂,既要有力推进,也需要久久为功。北建大团队将在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持续助力推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北京建筑大学U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