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绿色建材·装饰

创新驱动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新型建材与装饰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综述

□李兴龙

导语:建材产业是支撑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是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制品和消费品产业。本文结合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建设质量强国战略要求,聚焦“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型建材与装饰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在“双碳”愿景下着力推进产业由大向强、由速度向质量转变等方面作综述。

低碳环保是新型建材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党的十八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发展”在全建材行业形成共识,在新发展理念驱动下,政策、技术、标准等形成合力,我国建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信息,十年以来,我国建材全行业年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量超过15亿吨,160余条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了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危险废弃物等装备。建材工业余热余压年利用量已超过4亿百万千焦,年余热发电量超过400亿千瓦时,按各年火力发电标准煤耗计算,相当于每年为全社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万吨以上,其中,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达到可装生产线的95%,平板玻璃在产生产线已全面配套余热利用设施。截至目前,已有340余家建材企业入选工信部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企业名单,226种建材产品入选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名单,全国发放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证书1157张。

然而,我国建材质量水平的提高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建材固废排放、利用与当前实现的“双碳”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对此,《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高强度高耐久、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新型建材的研发与应用,推动钢材、玻璃、陶瓷等传统建材升级换代,提升建材性能和品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倡导选用绿色建材。鼓励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推行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驻厂监造。

《纲要》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筑应用,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新型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以绿色低碳为前提的,是以实现“双碳”为终及目标的,低碳环保是新型建材与装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因此,只有通过创新转型,才能增强产业经济发展新动能和质量新优势。

数字化转型为先进生产力插上科技翅膀

我国“十四五”规划强调“数字经济”是未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资料表明: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能使传统生产关系和生产元素按照最优原则,即社会需求、经济现状、发展规划重新排列组合,进而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产生更高效的生产力价值。

《纲要》提出,要加大先进建造技术前瞻性研究力度和研发投入,加快建筑信息模型等数字化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创新开展工程建设工法研发、评审、推广。加强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高水平应用,打造品质工程标杆。

推动新型建材与装饰高水平应用,重在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着力促进产业节能降碳、实现绿色发展。近日,江西省发布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建材行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窑炉优化控制等提升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全链条生产工序清洁化和低碳化。探索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技术加强企业碳排放在线实时监测,追踪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大力推进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系统,实现工厂(矿山)运行自动化、管理可视化、故障预控化、全要素协同化和决策智慧化。

该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了如何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短流程、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技术和装备,形成绿色砂石供应链。重点研发含钙固废资源替代石灰石水泥生产技术,突破水泥悬浮沸腾煅烧、玻璃熔窑窑外预热工艺、窑炉氢能煅烧等重大低碳技术。研发大型玻璃熔窑大功率“火-电”复合熔化,以及全氧、富氧、电熔等工业窑炉节能降耗技术。加快突破建材窑炉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加强与二氧化碳化学利用、地质利用和生物利用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建设一批标杆引领项目。探索开展水泥窑尾气吸碳制砖技术等负排放技术应用。加大低温余热高效利用技术研发推广力度,推广低温水泥熟料煅烧工艺与技术,开发低温快烧陶瓷砖、陶瓷砖坯体免烧生产技术等低能耗陶瓷生产技术。推广超薄节能型陶瓷、智能家居陶瓷等新工艺、新技术,探索建筑陶瓷企业的低碳发展模式。

着力推进品牌建设与绿色低碳升级改造

加快推动建材与装饰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升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需要。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阎晓峰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建筑原材料的品类、品质、品牌的“三品”实施方案,阎晓峰就“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创新模式提出了科创性、政策性、前瞻性的发展要求:

——“增品种”,努力创造能够不断提高产品消费品质、感性质量、功能效应、健康安全、服务内涵等物质文化特色的建材产品体系。

一是配合重大工程加快研发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进一步优化完善建材产品标准体系。鼓励生产满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需求的专用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等传统建材。围绕开拓、创新、绿色、共享、开放、人文的要求,努力创造能够不断提高产品消费品质、感性质量、功能效应、健康安全、服务内涵等物质文化特色的建材产品体系。完善石墨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碳基材料等重点建材产品标准体系,聚焦高性能、功能化、差别化的新材料产品,加大人工晶体、高性能功能玻璃、先进陶瓷材料、特种分离膜、石墨烯材料以及催化、光功能、储氢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力度和产业化应用,建立覆盖研发、生产、应用、服役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以及消费者关注的标准体系。

二是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加快推动形成以“低碳”为核心的完备的绿色低碳建材产品生产、应用体系。研究建立建材产品碳减排量评价体系,推进建材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修订,搭建建材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库。加大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推荐目录中新技术、新装备在建材行业中的推广和应用,鼓励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高耗能重点领域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开展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升级改造,降低产品单位能耗和碳排放量。加强气凝胶等高性能保温材料、全固废免烧新型胶凝材料以及固碳建材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提品质”,培育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提高企业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推动建材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转型。

一是优先围绕水泥、防水材料、隔热保温材料等推进建材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研制一批产品质量追溯标准,建立产品质量追溯行业平台,推动实现建材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全面促进建材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按照市场需求、技术能力、产品性能等持续开展质量分级评价,研制质量分级评价标准,并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发布重点产品质量和品牌排行榜。开展美缝剂、建筑密封胶等装饰装修材料产品说明书标准编制,推动装饰装修材料的合理化使用,提高产品应用质量和下游用户使用满意度。

二是重点推进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人工晶体、先进陶瓷装饰材料等设计制造技术研发和质量精确控制技术攻关,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适用性水平。在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防水材料等领域培育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提高企业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推动建材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引导和支持建材企业把研发能力和既有知识产权更多地用到集成创新上来,重视包括数据资产在内的各种无形资产的形成、使用、保护、管理和价值创造。

三是研制先进团体标准,创建团体标准示范,做好政府标准的有效补充。围绕防水卷材和建筑密封材料领域开展国际标准对标达标活动,提升我国标准国际水平。研究制定技术成熟度和制造成熟度评价标准,建立行业创新成果评价机制。

——“创品牌”,研究制定建材企业和产品品牌价值评价标准,开展行业品牌价值认定评价,发布新型建材企业和产品品牌排行榜。

一是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融合电商和实体企业,线上线下齐发力,为绿色低碳建材产品的展示、宣传、推广、流通、服务提供全方位支撑,加快节能低碳、安全性好、性价比高的绿色低碳建材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建材消费理念,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不断扩大绿色建材产品的消费市场。

二是加大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贯标力度,引导企业导入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持续提升企业质量水平和质量品牌管理人才能力。研究制定建材企业和产品品牌价值评价标准,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发布建材企业和产品品牌排行榜。开展建材行业质量标杆活动,遴选出一批质量管理创新和质量提升的标杆典型经验进行分享和推广,创建行业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建材行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以及“隐形冠军”等品牌企业,练就“杀手锏”,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为实现大循环、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发挥建材行业的新作用。要编制建材行业品牌发展报告,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质量为先、品牌引领的浓厚氛围,提升建材企业和产品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早在2020年提出“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发展目标,突出建材人的价值追求。以“造福人类”作为建材行业发展的终极目的,让建材行业成为“环境友好、员工满意、社会信赖、国家需要、与时俱进”的“宜业”,打造“与技术迭代同步、与标准提升吻合、与生态环境相容、与市场需求相配、与文明发展相伴”的“尚品”。有力地提升了新型绿色建材与装饰的品质。

形成生态环境精准治污及强化监管机制

为加强对环境监管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强化精准治污,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办法》,这对引导新型建材与装饰产业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模式创新起到促进作用。

根据《办法》,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列为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一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中任一种大气污染物近三年内任一年度排放量大于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设定的筛选排放量限值的工业企业;二是太阳能光伏玻璃行业企业,其他玻璃制造、玻璃制品、玻璃纤维行业中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规模以上企业;三是陶瓷、耐火材料行业中以煤、石油焦、油、发生炉煤气为燃料的企业;四是陶瓷、耐火材料行业中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规模以上企业;五是工业涂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部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水性、无溶剂、辐射固化、粉末等四类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的除外;六是包装印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部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油墨的除外。

需要指出的是,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设定筛选排放量限值,应当确保所筛选的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之和,不低于该行政区域排放源统计调查的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5%。

各地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节能实施目标

近期,各地陆续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具体目标。严格管理高耗能企业,涵盖众多行业,作为高耗能的建材企业被摆在突出位置,要求绿色建造加快实现。

——河南省提出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实施方案。强调要严格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能效标杆管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同时,加大节能降碳改造项目资金投入,优先推荐高耗能园区、企业节能降碳改造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 投资资金,鼓励企业节能量进入用能权市场交易。“十四五”期间,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形成的节能量,经审核、认定后可优先投放用能权市场交易;企业能效水平与负荷管控及电价政策挂钩,能效水平低于全省行业平均水平的低效产能要纳入负荷管控企业名单,高耗能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时交易电价不受煤电基准价上浮20%限制。

——山东省提出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强调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减量替代要求;未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建立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单管理制度,建立过剩产能预警分析机制,强化重点行业发展窗口指导。

——云南省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动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等资源化利用。

——湖南省出台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湖南将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持续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如围绕工业领域和重点行业碳达峰,湖南将从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创新低碳技术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

——贵州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27年,星级建筑比例进一步提高。力争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进一步提高。磷石膏建材推广应用方面,在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和国有资产投资项目做到磷石膏建材应用尽用的基础上,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项目优先选用磷石膏建材,努力形成自觉应用磷石膏建材的良好氛围。

结语: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纲要》指出,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新型建材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着力推进绿色发展,是新形势下建材与装饰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

2023-02-27 李兴龙 ——新型建材与装饰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综述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0096.html 1 3 创新驱动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