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市场瞭望

从二十大报告看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

□包顺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国建筑业增长的新动能,全面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实践的角度讲,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包括管理数字化、生态数字化、生产数字化、数字化业务四个方向。

一、管理数字化

管理数字化是建筑企业ERP系统的升级版,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管理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实时监测分析,进而实现自我控制和智能决策,提升企业建筑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益、控制风险、提升客户满意度。

从管理角度来看,管理数据化实际上是企业管理标准成果的线上化,实现无文本管理。管理标准化包括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而管理数字化的过程就是将管理表单形成信息化、进而形成数字化以及智能化。当然,实际上数字化与标准化是相互促进的,数字化技术对管理标准化,特别是组织和流程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建筑企业在大量积累工程管理的数据基础上,形成“大数据池”,通过大数据可赋能技术、工程、成控、物资等业务部门,将企业转型为大后台小前端的平台型组织。技术部门根据数字中台积累的技术方案库,完成深化设计、施工组织方案以及技术方案的选择;物资部门从数据池中分析合格供应商的材料品类、供应能力、材料价格的历史数据,并结合各项目的施工进度及物资需求计划,从而确定项目物资采购计划。数据中台能够让企业更多地把能力沉淀在企业,企业会承担更多的项目的施工方案策划、合约规划等重要决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集约化管理水平。在不久的将来,建筑市场竞争格局将会改变,未来竞争不再是单个项目的竞争,更多的是组织竞争。

当前,建筑企业推行管理数字化应重点解决标准化以及数据治理两个难题。

1.标准化方面

要想数字发挥价值,就务必要精准采集有效的数据,有效的数据来源于有价值的行为和活动。而什么是有价值的行为和活动,这就需要树立“标准”。建筑企业目前在商业模式、组织体系、市场营销、项目履约、施工现场等方面的“标准化程度”与数字化技术的契合度不高,大大削弱了大数据的价值发挥。一是商业模式标准化不足。商业模式不固化,导致管控的要点不清晰、业务运营的重点不明确,这种情况下,利用数字化提升管理就失去了目标和靶子。二是组织体系的标准化不足。纵向上,组织各层级的职责没有贯穿、打通,有些职责可能在总部有人负责,到分公司就找不到人负责,或者有些职责在分公司有人负责,在总部就找不到对口部门了。横向上,各分子公司规模大小不一致、管理方式不一致、组织架构不一致、部门设置不一致、岗位设计不一致。这种情况下,通过统一模块开发出来的数字化系统无法满足这么多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市场营销的标准化不足。大多数建筑企业立体化的市场营销体系尚未建立,市场营销的商务能力弱,需求挖掘的深度不足,客户开发和维护的黏性弱。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上了数字化系统,数字化系统也无法做到利用大数据对客户进行分析、进而深度挖掘需求信息、开拓客户,保障签约数据和质量。四是项目管理的标准化不足。公司管理项目没有统一的标准,项目部管现场没有统一的标准,项目管理的各条线存在大量的交叉、冲突,接口的标准不统一。这种情况下,推行数字化,导致关键数据抓取不到,或者数据填写不真实,存在人为造假问题。五是施工现场的标准不足。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现场才是企业的第一战场,也是“信息”的源头,所以施工现场的标准化不足,导致“信息”采集的效率不高、大量信息失真。因此,标准化是建筑企业推行数字化的前提条件,只有“标准”程度达到了数字化要求的颗粒度,数字化技术的巨大效益才能正在发挥。

2.数据治理方面

建筑企业存在大量填报数据现象,违背“数出一源”原则,数据无法真实、准确、及时传递,导致数字化运作“徒有其表”,更谈不上“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而数字不真实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建筑企业有多套账,项目部有项目的一套账、公司有公司的一套账、报税有报税的一套账、提供给行业主管部门的又是一套账。另一个原因是通过人工采集数据,数据填报的随意性较大。另外,数字篱严重。由于部门之间分条线的管理惯性,导致建筑企业众多管理系统林立,系统不贯通,数据转换难、数据集成、数据交互难,没有实现管理协同、提质增效。经营数据、商务数据、工程技术数据以及财务数据的贯通是建筑企业数字贯通的关键。因此,建筑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是关键,通过构建“数据创建、数据存储、数字迁移、数字使用、数字停用”等全生命管理机制和措施,采集有价值的数据,形成数据资产,才能发挥“大数据”价值。

二、生态数字化

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2021年中国数字建筑峰会上提出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打通上下游企业,实现信息协同与产业效率升级是建筑企业数字化的关键要求。这里的产业效率升级就是生态数字化的价值所在。数字化不仅能提升组织内部运行的效率,也能提升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效率,通过建筑业+数字化的方式,大幅度改进目前建筑业专业与专业割裂、企业与企业割裂的现状。

生态数字化目前主要有三种应用场景。一是实现多方的协同作业,二是供应链服务,三是工程机械检测服务。

1.实现多方的协同作业

通过数字技术将建造过程标准化及数字化,并通过云服务将建筑生态中的行业管理部门、建设企业、设计院、材料和劳务供应商链接到一起,一方面,数字化技术明确定义了建造的内容、技术标准、时间、质量标准,提升了各方协同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为建设方、供应商创造更多服务。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机电总承包项目中,中建三局通过对整个项目价值链进行整合进而提供统筹化的服务,从深化设计到物料报审,从现场施工到检查验收,为整个项目提供了全方位、多通道的品质管理。设立深化设计、BIM、科技三大技术核心,全面统筹管控机电分包单位的图纸、模型及一切技术类相关工作;严格审核各类专项方案、规范物资报审要求;在现场施工中,机电专业间协调,机电与建筑结构和精装修的配合是机电总包的核心工作;编制整体机电施工计划,积极与土建和装饰单位沟通,严控机电施工工作面的移交节点。针对超高层垂直运输紧张,设备吊装难度大的特点,机电总包组建垂直运输小组,对机电各类物资编排吊运计划并排专人督促实施。所有大型设备如冷却塔、板换、配电柜等均由机电总包统一安排吊运,既为分包提供服务,又大大提高了吊运的效率和安全性。

2.供应链服务

数字化的供应链服务实际上是一个B2B的服务平台。大型建筑企业或第三方公司提供工程物资采购和供应链服务平台越来越多。供应链服务一方面提升了物资采购的透明度,实现了采购过程的可控;另一方面为建筑企业寻找供应商提供便捷性。再者,供应链服务为建筑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融资创造了可能性。例如筑材网是国内首创基于信用交易的建筑行业B2B电子商务平台。致力于提高交易透明度、降低交易风险、提高交易效率,为企业增信、降低融资成本和资金风险等提供有效数据支持,为建筑企业提供材料资源、采购、交易、支付的平台。目前入驻供应商达5.4万家,线上招标项目达11.4万,签约金额1299亿元,提供融资26亿元。

3.工程机械检测服务

工程设备检测服务目前在建筑企业应用比较广,它是利用大数据和通信技术实时检测工程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并根据分析结果提供风险预警、维修提示等服务。Uptake被公认为该领域的标杆创业公司。它创立于2012年,其公司运营的逻辑是平台+应用,它主张通过工业物联网的数据分析,实现高效的资产性能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提供的方案也是平台加应用。在平台层,不仅提供相应工业的基础能力,也提供AI和机器学习引擎,把算法变成目录和订阅的方式以快速实现数据分析,并在上面实现快速应用编译和部署,最后形成应用和行业解决方案。应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的方式实现资产性能的提升,另一个是通过提升资产性能来提升运营效率,据统计,通过购买Uptake的服务,每年每辆机车节省14万美元,配置机车时间可缩短一小时。

三、生产数字化

生产数字化是指利用BIM、GIS、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将其与现有生产过程进行深度结合及应用,以提高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具体地说,生产数字化主要发生在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利用BIM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的虚拟建造;第二个场景是以虚拟建造为基础,实现构件的工业智能生产;第三个场景是将数字建造形成的数据输送到施工现场,指导现场生产活动,同时运用物联网、AI等技术采集现场施工的信息,即智慧工地。

1.虚拟建造

虚拟建造(BIM)是生产数字化的关键场景,通过虚拟建造,对建筑产品进行仿真,从而实现建造过程的虚拟现实,改变工程建造方式和流程。虚拟建造(BIM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设计深化和专项技术方案,BIM在结构深化和机电深化、场地布置、脚手架设计等方面已经取得很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是施工策划,在设计深化的基础上,利用BIM5D技术完成施工场地布置、施工计划、资源计划的整合,完成数字化的施工组织设计。

2.工业化智能生产

建筑业“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在建筑业与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与发展空间,并将“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进行阐述。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融合能更快速地推进工程建造方式变革。智能建造是利用BIM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结合先进的精益建造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形成以数字技术驱动的行业业务战略。随着智能建造的推广,规模化定制交付工业级品质产品成为可能,部品部件生产机器人、施工机器人以及运维机器人将会大量的投入使用。

3.智慧工地

智慧工地,是根据虚拟建造的方案,去指挥现场的每一个劳务工人完成工作,并且运用大量的物联网设备,采集现场作业数据,包括人、机、料、环的数据,生产、质量、安全的数据,也包括模型信息量使用的数据。最后将这些现场数据与云端建造的数据进行比对,为进一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例如,通过手机端APP,可以让每个劳务工人看到今天要做什么工作、什么样的方案、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标准。通过智能安全帽可以收集工人每天的工作信息,比如说考勤、工效分析、安全预警等。另外还有深基坑、高支模的物联网监测等,随着智慧工地的普及,这些都将变得常规化。

四、数字化业务

数字化业务是传统建筑产品数字化需求,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建筑产品新功能,从而打造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很多建筑企业将数字化业务打造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例如中国建筑将数字产业作为新兴业务培育发展,未来重点打造智慧业务。中国建筑将抢抓国家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机遇,积极对接各省市CIM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核心技术为支撑,整合并购数字科技企业,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建筑、 智慧园区、智慧路桥、智慧管廊、智慧工地”等新产品;创建具有中建特色的“智慧”体系,为投资建设运营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在企业实践层面,上海城建开始数字化业务的探索已有10多年,以BIM咨询为主。上海城建在抓住二维图纸转为三维设计的行业机会,对外开展BIM咨询业务。以上海市城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经营单位,为业主提供制定标准、选择工具、确定流程、进行BIM培训等服务。到2021年数字化业务的人员规模达到220人、营业收入约为2亿元。在开展BIM咨询的同时,上海城建正在积极打造更多数字化业务。2017年,城建集团组织了智慧交通公司,开展智慧交通业务。智慧交通业务目前已有软件支撑,以做可实施方案为主,现正和外部软件开发商合作无人驾驶项目。未来计划新成立两家公司做智慧管网、智慧停车业务。新成立的智慧停车公司将采用投建营一体化模式,由城建信息提供运营平台并负责配备所有业务点需要的相关软件,依托城建集团内新规划的停车场项目进行研发,培育好产品后再去市场上进行复制。(作者单位:科斯顿企业咨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2023-03-02 □包顺东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0138.html 1 3 从二十大报告看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