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综合

反思信息化过度的现象

□通讯员 曹磊

近二十年来,随着软件硬件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各种政务系统如雨后春笋一般。人家的审批事项不是网络系统就是App小程序,您要是还在用纸质材料办公,出门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可我还是想问一句,系统就一定好吗?

近年来有个名词出镜率很高——“不见面审批”。以前股票开户要到证券公司柜台办理,现在证照信息联网,加上人脸识别,用手机就可以在网上远程开户,这就是不见面审批。网购也是一种不见面审批,不用见面就可以完成交易。那么,有了不见面审批是不是就禁止见面审批?这个问题似乎很可笑,当然应该允许见面审批了!难道因为可以远程刷脸开户,所以禁止柜台开户?因为可以网上购物,所以禁止实体店营业?但现实中很多政务事项因为开发了网上审批系统,已经不接受柜台纸质材料办理了。比如有媒体报道一位老人缴纳医保,工作人员拒收现金,要求老人用手机办理,曾引发热议。

我曾经尝试在一些政府网站上找公开发布的文件,在搜索栏必须一字不差输入文件全名才有可能找到,甚至搜索都不行,只能根据发文时间一页页翻查,连页面跳转的功能都没有。商业软件由于激烈竞争,追求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政务系统由于天然的垄断性,只需做到“自古华山一条路”,缺少提升系统便利性和实用性的驱动力。比如很多人关心材料重复提交的问题,在不同事项的审批中的确会重复用到一些材料,比如营业执照在办理很多业务时都需要提供,所以有了“证照共享”的概念。这个概念在很多改革文件中都有描述,叫做“上游部门出具的审批结果,下游部门在审批时不得再向申请人索取,应在部门内部通过协同方式进行核验”。政策设计者希望简化审批加快审批的出发点毋庸置疑,但我想说材料重复提交其实是个很细枝末节的问题,有点类似“不注意休息”。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手续耗时数月绝不是因为复印费,把营业执照复印一下也不是审批的堵点难点,更何况很多时候只是需要上传扫描件。虽然不是主要矛盾,但如果能打通信息孤岛,把各部门的系统数据联网,那就连扫描件也不用上传了,能节省一点工作量也是好事,这就是“不见面审批”。打通信息孤岛的逻辑很简单,但技术上实现的难度很大,一套申报材料中可能涉及部、省、市、区、街道的信息,各种系统之间端口的对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格式的数据关联非常复杂,很难完全满足不见面审批的要求,因此很多时候部门内部也只能靠人工核验。在等待核验期间,申请人将证书原件送到政务大厅柜台核验,理论上就违反了“不见面审批”的规则,有了不见面审批,就不允许柜台办理,系统也不接受纸质材料申报。一边急等拿证开工,工地每多等一天就是几十万的支出,一边按程序核验,核验完毕才正式受理。审批材料确实精简了,下游部门确实也没有向申请人索取上游部门出具的审批结果,受理之后的审批时间确实也压缩了,但除非强制,否则企业肯定不愿走这条审批高速路,为了节省那点打印纸耗费的时间成本可以买多少车打印纸了。记得古代有位皇帝体恤民情,倡导节俭,裤子破了舍不得扔,缝补一下接着穿,直到有一天发现内务府为了缝补这条裤子居然剪了几百匹湖绸,还专门护送到苏州去补,竟然花了三千两银子。

系统归集数据每多一层中转,出错的概率就成倍地放大,各地的审批系统层层传递,数据质量很难保证,一旦中间环节出问题连系统管理员都很难确定问题所在,以至于一些维护系统的软件公司都拥有了一些隐形权力。如果允许用纸质材料申报,我相信很多企业宁可派人带着材料专门出差跑一趟也不愿享受这种系统所谓的便捷。信息关联不到是系统的问题,是主管部门的责任,证书原件都已经摆在柜台上了,还要等系统,这完全背离了信息化的初衷。

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方向,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追求信息化,就像最先进的工厂也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动机械完成。越是精巧的设计就越是不可靠,出错的概率越大,所以机械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部件要用最简单的结构。不忘初心,信息化的初心是为了方便办事,不见面审批只是一种服务方式,服务不应该强制。不管是老人面对智能手机,还是办事人面对审批系统,我们要相信用户的判断能力,要相信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哪种服务方式更好,应该让群众来选。运营商从来没有强迫我们发短信,但写信的人越来越少了。腾讯公司从来没有强迫我们用微信,但发短信的人越来越少了。反过来设想一下,因为微信可以免费通话,所以就停止手机通话服务,社会反响会如何?不排除有一天微信语音取代手机通话的可能,但目前还不行。事实上直到今天街头巷尾仍然还保留了一些邮筒,虽然已经很少有人用了,但这恰恰体现了政府服务的完善。确实有很多审批系统做得很好,能方便地网上办事,省去奔波之苦,所以大家不会去柜台排队,但还有很多系统的用户体验并不好,如果不是强制,办事人宁可提着沉重的材料到柜台办也不愿从系统上办。办件量不多,申报材料复杂,需要当面沟通的审批事项,没必要过于追求信息化。

信息化是双向选择,主管部门出于数据管理的需要可以将申报的材料做信息化处理,但对申请人来说,纸质材料就像人民币一样是法定材料,不能拒收。不见面审批不是不许见面,最多跑一次也不是只许跑一次,改革不忘初心。

(作者单位:南京市建委行政审批服务处)

2023-03-06 □通讯员 曹磊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0164.html 1 3 反思信息化过度的现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