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业界·资讯

大运河畔 真题实做

第九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决赛收官

近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承办,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江苏省建筑与历史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协办的第九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综合评审(决赛)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建筑设计机构的20个参赛团队进入电视决赛,角逐“紫金奖”金、银、铜奖。

大赛立足设计服务现实改善、设计创造文化价值,聚焦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聚焦文化活力空间的当代塑造,以“千年运河 活力家园”为主题,共征集到1451项作品(学生组1038项、职业组413项),425家机构(院校)、6353人次参与赛事。

入围决赛的20个参赛团队以极为丰富的设计对象、设计方案表达了他们对大运河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思考,在“作品展示”和“现场问答”两个环节进行了精彩纷呈的作品分享。学生组和职业组最终各产生“紫金奖”金奖2名、银奖3名和铜奖5名。其中,学生组《船影重重系古今——淮安河西造船厂更新改造设计》《漂流集市——京杭运河邵伯船闸锚地复合更新计划》及职业组《循环吧!藻基鱼塘》《河上河下间的日常|马濠运河遗址博物馆》荣获“紫金奖”金奖。

本届赛事综合评审评委由专家评委(主评委)、行业评委、媒体评委、设计机构评委、设计基地评委和现场观众共同组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决赛学生组主评委王建国评价认为,学生组多姿多彩的方案展现了大赛作品的丰富度和包容度,无论是与运河有关的船厂、水厂、酒厂、钢厂,还是其他历史建筑、历史地段,充分展示了选手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场所环境,深入地挖掘和凝练了这些场所设计的要素,并演绎成为与当下人们生活相关联的精彩创意设计,希望这些获奖的作品能够有一些落地建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决赛职业组主评委段进评价认为,职业组决赛选题题材丰富,立足现实场景,体现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创新现代生活场所等设计理念,结合了设计创新与落地思考,融合了历史文脉和时代精神,是非常好的探索。希望这些作品能在大地上落成,进一步展现大赛对设计行业的促进作用,让设计在推动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创意设计真题实做、服务现实改善,本届大赛先后发布了4批、63个设计基地,共有354项作品选用了大赛发布的设计基地。其中,有76项作品获奖,占获奖总数的28%。20项一等奖作品中,有9项选用了大赛发布的设计基地。

决赛现场公布了33个“最具人气设计基地奖”名单,并邀请到获得“最具人气设计基地奖”的灌南酒厂设计基地代表与基地获奖作品的参赛团队进行现场交流,助推成果落地转化。

此外,本届赛事为引导和推动创意设计成果落地转化,首次提出鼓励参赛者与设计基地主体(如产权主体、平台机构和实施主体等)组成联合体共同参赛。决赛现场邀请了《石宕又“咚咚咚”了!》设计团队(紫金奖银奖、优秀作品奖一等奖)作为共同参赛代表,分享作品设计理念、创作手法相互启发的过程,以及通过合作交流提升设计方案落地性和可操作性的经验和感受。

决赛现场还邀请了“紫金建筑之星人才孵化计划”导师代表、学子代表现场分享双方在人才培养、实训就业等方面合作的心得体会。同时,从本届起,赛事孵化对象将由一等奖获奖者拓展至一、二、三等奖的获奖者,为获奖学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是“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专项赛事之一。每年赛题注重紧扣时代要求、呼应社会关切,贴近生活需求。自2014年起,大赛已举办9届,吸引了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地区)、累计超5万人次参赛,参加院校机构约2100家、提交作品1.14万项,一批优秀获奖作品成功落地,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建筑与环境设计品牌赛事,不仅为设计师、青年学子和社会公众搭建了专业性和社会性充分融合的平台,促进了社会对创意设计的理解和认同,也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和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了精彩的创意力量。 (中国建筑学会)

2023-03-06 第九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决赛收官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0171.html 1 3 大运河畔 真题实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