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

强化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全周期的引领作用

本报讯(记者 李武英)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设计师,因为两个奥运作品,李兴钢被称为“双奥”设计师。作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李兴钢积极践行新角色,立足建筑设计、城乡建设等领域,提出了探索以中国式现代建筑设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高质量建筑设计建造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等3份提案。

在《以高质量建筑设计建造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对于当下建筑业存在的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建筑品质有待提升等问题,李兴钢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建筑工程设计建造中存在建筑师全过程主导权和设计控制连续性不足、招投标活动低价中标影响设计和施工质量、施工企业工人技术水平整体不足和全过程专业化管理制度缺失等关键因素。

具体表现在:建筑师全过程主导权和设计控制连续性不足——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各环节割裂,建筑设计服务碎片化,建筑师在技术上无法发挥连贯、主导及统领作用。全过程专业化管理制度较为缺失——在工程前期策划和设计决策阶段,设计任务书确定、设计方案定案偏离工程建设经验和合理建筑理念,造成建筑使用功能不合理、与周边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和谐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李兴钢在提案中提出:

要强化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全周期的引领性作用。建立合理机制和制度,明确建筑师统筹各专业各环节的主导权,保障其把控设计建造过程的连续性,发挥建筑师对建筑品质的整体管控作用,提升设计建造品质。

要取消设计招投标活动中的低价中标条款,鼓励按“平价高质”原则确定中标单位;制定与新时期建筑设计服务范围、内容及深度相符的设计费指导价,提倡在招标书中明确按科学标准测算设计费用,以合理设计收费促进落实高质量建筑设计要求。

建立设计建造全过程专业化管理制度。在项目前期加强设计任务书合理性的专项技术审查(特别是国家投资项目);在设计方案评定阶段,提倡按照建设—使用分离原则,建立专家评定辅助决策制度;在项目竣工交付后,由政府部门主导,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设计和施工质量进行短期、中长期检测和再评估,奖优罚劣。

在另外一份《关于探索以中国式现代建筑设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提案》中,李兴钢认为城乡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和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成就举世瞩目。但在此过程中存在建造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和破坏、艺术追求与工程要素离散割裂、新建建筑阻断历史文化遗存传续等问题,亟待中国式现代建筑设计理论和技术创新。

为此,李兴钢提出,要加强建筑设计领域的基础研究和理论体系创新,探究和揭示建筑与环境交互的科学规律,推动符合中国式现代建筑目标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建立相关科研项目的定向激励机制;对标国际先进经验,密切结合中国国情,全面更新提升在生态、低碳和人文目标下的建筑设计标准体系,鼓励以人民的高品质生活场景驱动中国式现代建筑设计及其技术创新;深入开展城镇遗产多尺度保护更新和城市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建立城市层级间、部门间及顶层与基层之间的有效沟通、反馈和调适机制,形成保护和传承的整体科学认知,构建具有中国式现代建筑特色的当代城市新风貌。

2023-03-13 李武英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0227.html 1 3 强化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全周期的引领作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