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准箱大关,连续第13年蝉联全球第一。为进一步提升上海港区整体运输能力,保障未来5年到1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集装箱后续资源,位于长江口南支河段南岸的上海宝山罗泾码头正面临一次大规模的升级扩容。
罗泾码头曾是上海港煤炭、矿石运输的主要港区,今年将建成2个10万吨级码头,年吞吐能力预计达260万标准箱,有望成为继洋山深水港区之外的第二个“超大型、智慧型、生态型”集装箱港口,为上海港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开局即冲刺,罗泾码头改造开启加速键
近日,记者来到中交三航局上海港罗泾港区水工码头工程1标施工现场。该项目位于长江口南支河段南岸陈行水库下游、石洞口华能电厂上游,与崇明岛隔江相望。
记者看到,罗泾码头的改建正在紧张地进行:上游的打桩船在打桩作业,岸上的塔吊在起吊拆除的旧路面,同时现场又在进行混凝土浇捣。整个施工现场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在规则而有序地运转。
项目经理葛锋介绍,今年他们要完成1标段的上游10万吨码头、上游背面1万吨码头、下游10万吨码头、7号引桥及引堤工程,合同造价7.618亿元。工期从去年12月26日至今年12月25日。
看似有一年的施工时间,但项目部的机械设备、人员配备到今年1月底才基本到位。而业主要求的水上沉桩作业在今年6月底前要基本完成,该标段的所有码头结构土建施工在今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所以,工期是异常紧张的。工程量包括2521根打入桩、6253件预制构件,现浇混凝土约8万方;单艘打桩船每月沉桩功效约160根,仅打入桩就需约6个月;单艘起重船每月安装预制构件约300件,预制构件安装需至少6个月。
项目经理葛锋对记者说:“中交三航局的领导都十分重视这个项目,投入大量的船机设备和管理人员,加强组织力量。目前项目部管理人员三十多名,落实到位的打桩船前后一共有六艘。”
“海力801”回旋式打桩船,是罗泾码头的“大明星”。相较于普通打桩船,它既可以灵活地调取桩管,实现远距离送桩,也可以在一些码头老结构影响的“边角”地区进行打桩。不过,长三角地区水运工程所需的船机资源及物资日趋紧张,船机设备租赁及物资采购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租赁“海力801”执行任务得排档期。
“秦航工88”,原是800吨的大型起重船,起重臂长达80米。经过项目团队改桩增加打桩锤,可以跨越栈桥实现远距离吊打。
其他普通打桩船,数量多,从事常规打桩作业。它们打桩速度快,但是它得不停地调整位置,自上一次打桩结束,从打桩点退出后,驶向旁边的货船,吊起桩基,再缓缓回到打桩的点位,往往四十多分钟就过去了。而在正式打桩前,在岸上的测量员监测下,它还得不停地微调位置。项目经理说,单艘普通打桩船一天通常完成8~9根,最多时可以打13根桩。
记者在现场围观了普通打桩船一个小时的沉桩作业,看着打桩船缓缓退出作业区,又缓缓前行。该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刘梦晔说:“我们在岸上觉得船开得慢,实际上船速不慢,在靠近目标时,也是最危险的时刻,要特别当心。三航局招揽了许多有经验的船长、水手,在调度时,老船长的经验充分发挥作用,保障了施工安全又有序的进行。”
挑战重重,披荆斩棘
整个项目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桩基施工难度大,区域桩基施工工况复杂,易对船位锚位存在干扰;船机作业空间小,所需船机数量多,锚位互相干扰,船机布置困难;工地临近陈行水库,防污染要求高;施工区域紧邻宝山航道,最外侧船舶施工时,需要占用部分航道……
由于罗泾码头是改建项目,上游十万吨码头为拆除重建项目,部分区域老桩位情况不明,新老桩位碰桩风险较大,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影响施工工效和工期。
项目经理说,虽然业主方提供了原先的桩基位置图,但由于长年累月水文地理条件的影响,许多桩基都偏离了位置。于是,项目部利用无人机在施工区域航拍进行勘测。对于残余的桩基区域,进行老结构的桩基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反馈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根据测量数据生成桩基模型,通过新老桩位的建模,合理规划新桩位,将碰桩风险最小化。
施工作业区就在长江口,而长江航道十分繁忙,所以项目部需提前做好与海事、海警、环保、安质监站等单位的对接工作。为了保证施工不受影响,项目部与有关部门协调,派出警戒船停在上游的位置,不让航道上的船只靠近。与此同时,巡逻艇也会不时巡视附近的水域情况,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刘梦晔说,“在原本紧张的工期中,还面临高温台风季节防台防汛的压力,所以在上半年我们铆足劲,更多地安排施工任务。”
科学排班,抢抓工期
目前1标项目部管理人员中,75%是“90后”青年人。每天早上8点刚过,他们就陆续赶往现场,协调一天的施工生产,而施工人员则更为辛苦。
刘梦晔说,差不多每天早上6点左右,打桩船就开始工作了,在生活区就能听见桩基的隆隆声。高峰期,有600多位工人同时在现场施工,而他们绝大多数人吃住在船上。
1标段的区域分布呈现T字型,除了水域的沉桩作业,还有陆域的引桥拆除重建拓宽,需要对进度编排和资源配置进行科学管理。
现场施工人员常年在江边作业,为了保障施工质量以及工人的健康,每个班组的工人工作三小时后,会有一次交换班,然后依次类推。辛苦工作一天后,到了晚上6点,各班组的负责人还会赶赴项目部,汇报总结一天的工作量。
项目部春节期间“不停产不停工”,派遣专人常驻预制场督导施工所需构件生产。冬季施工组织中,项目建设团队克服了作业水域狭窄、作业类型重叠等难题。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今年2月25日,直取码头第27排架第一片纵梁安装圆满完成,这是开工后的首个重要节点。紧接着,是努力实现原直取码头新建段施工通道通车、原直装码头新建段施工通道通车等一系列节点目标,向着建成“超大型、智慧型、生态型”集装箱港口的目标奋进!
(记者 吴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