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建筑人物

让现代科学的光芒照遍人居空间

——记上海交通大学生活环境综合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杰

□本报记者 张玉明

人的生命有五大基本要素:阳光,空气,水,饮食,人居。刘杰先生几十年如一日,研究人居生活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他是中国人居环境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术泰斗,是空间环境生态学的权威。

40多年前,刘老与已故著名专家刘策先生等专家团队成员一起共同研究、创立了《空间环境生态学》,在世界上首次对建筑学的定义作补充,即除了建筑的艺术性和技术性,还必须强调建筑的科学性,揭示了一种困扰了人类数千年而终不得其解的新病源——“房屋病”的奥秘,为人类社会的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

几十年来,他潜心研究人居环境科学,术业著述甚多;几十年来,他凭借博大精深的人居环境科学专业知识,热心服务社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一、 探赜五十载揭示“房屋病”奥秘

刘老对“房屋病”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近半个世纪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今中外建筑之“神”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刘老与专家团队成员一起,在世界上首次明确提出“房屋病”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空间环境生态学理论体系。1995年,刘老与他的团队与中国科协音响出版公司合作,拍了一部《警惕“房屋病”》录像带,全国发行,以向全国人民推普空间环境生态学常识。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建筑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找到了规律,在世界上首创了一门新学科——《空间环境生态学》(2000年起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九五”重点教材),强调建筑的科学性(不仅仅是艺术性和技术性)。这是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一种新病源——“房屋病”。国内外大量调查、实践数据统计表明:全世界近70%的人不同程度受到“房屋病”困扰(三十二种症状),“房屋病”几乎困扰着每一个家庭。

许多年间,刘老投入精力最多的,是对空间环境生态及建筑之“神”(建筑的科学性)(城市、乡镇、区域、社区、办公、人居住宅的规划;设计;装饰;装修;家具陈设等领域)的数十年研究实践,探究出建筑环境与健康、房屋与人权的关系,对空间环境可进行整体布局来调整解决环境的不利因素,做到防治,使其“顺”之。

记者曾就探赜“房屋病”奥秘专题采访刘老。刘老介绍:房屋布局不当可能成“病灶” ,有18种因素可能致人患“房屋病”。近半个世纪来,刘老与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在数万个家庭中开展调查,发现不少家庭有“房屋病”作祟。住房布局不当会使人时常有不适感,甚至罹患绝症?这听起来有点可怕、让人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严酷的真实。

《空间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科学。20世纪80年代初,《空间环境生态学》问世后不久,即得到国内外同道学者的普遍认可。国内外的大量实际案例表明,无论是城市的整体环境规划布局、商圈的选址装修布局,还是企业的环境选址规划建造布局、办公环境的选址装修陈设布局,抑或是居住环境的选址装修陈设布局,一旦以《空间环境生态学》作指导,防微杜渐“房屋病”,效果都甚佳。

2006年3月9日,该基础理论在国家建设部完成科技进行成果登记。2006年4月10日,科技部卫生部科技查新中心查新结论写道:“1.该项目属于建筑环境科学和人体科学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基础理论查新;2.提出建筑科学属性的意义在于保障人居健康。”

建筑在世界上永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全世界各国都有众多学者在关注、重视、研究、探索。探赜出健康杀手“房屋病”的奥秘,无疑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一大贡献。刘老为此倾注了自己生命旅途中近50年的光和热,难能可贵、功不唐捐!

二、堪舆与“三大奇书”是启蒙老师

堪舆与“上古三大奇书”是刘老走上人居环境学研究之路的启蒙老师。

刘老早年曾潜心研究堪舆学。堪舆学,即风水学,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学问。系传统五术之一相术中的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堪舆一词最早出于距今约5000多年的伏羲时代,是东方神秘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堪舆学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稍晚出现的《周易》《黄帝内经》《山海经》并称“上古三大奇书”,也都有先哲对人居环境的研究的记述。

刘老在研究中发现:我们的祖先早在数千年前就已注意到“房屋病”—— 人居环境对健康的影响问题。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见诸稗史最早的堪舆,稍后出现的“上古三大奇书”等,就是在那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刘老深深觉得:当历史长河的清流流淌到20世纪,如果我们现代学者在堪舆研究方面刻舟求剑,而不能凭借现代科学之进步,与时俱进研究人居环境,那么其路必定越走越窄。

他的心中萌动着一个理想:要将现代科学研究知识融入古人已研究数千年的风水学,创立一种新的、科学的现代风水研究理论体系,造福于民众、造福于人类。

三、空间环境生态学的“原点”是科学

建筑,对人类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全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其进化。没有从避风挡雨的洞穴到现在多功能、现代化建筑的进步,也就没有人类的进化。现代建筑越来越奢华、功能越来越广泛、分类越来越复杂,但是,人们最关心、最重视的,还是最科学合理、最适宜生活、最有益健康,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建筑,使之不仅有益于工作、学习生活,而且还可造福致幸,避祸免灾。空间环境生态学正是由兹应运而生的一门学问。该理论体系以现代科学知识为依托,将现代科学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易学之精髓相融合,向世人揭示人居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并在我国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进行了数万个案例的实践(小到居室,大到城市),对正确选择空间(房屋)建筑环境及布局形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刘老曾在著述中指出:因为历史的原因,很多人觉得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很多东西是糟粕。实际上,老祖宗留下的很多东西并不是糟粕,而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沉淀的宝贵的智慧结晶。比如《易经》,虽然成书很早,里面的内容似乎很玄,但仔细研读,你会发现它暗含很多道理、与现代科学不谋而合。比如,风水选宅的方式看似奇特,似乎没有科学理论系统给以论证支撑,但它确实总是能够选择恰当的地方让人们建造所需的建筑物。这种现象确实让人好奇,它的原理是什么?目前,其一部分机理已完全可用科学理论来解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无论是乡村建造农舍还是城市开发楼盘,人们至今仍重视风水学,高等学府的建筑专业,也会设置风水学。域外也对我国的风水学很感兴趣。

刘老曾在讲学中多次指出:当代风水学如果不融入现代最新科学研究精华,就与古代的风水先生没有两样,就往往会被主流社会视为不学无术的骗子、是封建迷信。他指出:“我们现在所提出的正确地探讨人居环境科学,同古代“堪舆”有许多不同,主要有三点:一是着眼点不同。“堪舆”比较重视经验、流传和推测;而我们则主要着眼于探求科学原理,总结科学理论。二是侧重点不同。“堪舆”比较重视房屋的建址和方位的选择;而我们则重视建筑(空间)环境的全部影响因素。三是立足点不同。对于建筑(空间)环境研究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堪舆”往往掺进一些唯心的、形而上学的、伪科学的成分,附以神秘的、封建迷信的解释而了之;我们的态度则是用现代科学知识去揭示它,激励人们去攻克这些科学堡垒,攀登科学高峰。” 刘老指出:有些风水现象,至今无法用科学来解析。但相信将来人们一定能以现代科学知识诠释其全部奥秘。

实际上,刘老与其专家团队创立的空间环境生态学是融入了现代科学知识的现代建筑风水学的“升级版”。

空间环境生态学与现代建筑风水学的相通之处是研究“靶向”一致;不同的是,空间环境生态学研究古今风水学的原点是科学,凡玄之又玄、暂无科学依据者,弃之。

《空间环境生态学》系统理论认为,如果人们不能正确地选择、建造和使用房屋(包含居住、办公、商业、企业、区域、城镇等),就有可能会患“房屋病”。也就是说,房子是不是建得好,不是看外形是不是好看,而是要看它的人居环境(有人谓之建筑风水)是不是好。

譬如:自古以来,人们建造房屋往往是“坐北朝南”。在古人看来,北属阴南属阳,所以房子最好不要朝向北方。只有“坐北朝南”才能实现阴阳调和,才能让这个房屋给人们带来好运气。否则就会出现家宅不宁,时常遇到不好事情。从现代科学理论看,“坐北朝南”是有科学道理的:西北风是从西北面吹向东南面,东南风是从东南面吹向西北面,冬季都吹西北风,夏季都吹东南风;东南向阳,晴天里可享受整个的“朝阳”;西北背阳,不能享受整个晴天里的“朝阳”,只能在临暮前分享一点残阳。试想,寒冬里,谁会刻意避阳光、渴望让凛冽的寒风来得更猛烈些?春天里,谁不渴望享受天朗气清,阳光明媚、惠风和畅的好光景。

又譬如:普通公寓暗藏隐患。公寓的大门朝东,主卧室设在最西面,床头又是靠西外墙。如此普通的一个布局,刘老却“另眼相看”:“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人的火气会变大,时间一长还会引起腹部器官的病变,甚至患上癌症。”为什么呢?刘老曾为求助者解惑:这是因为房间的气流气压环境、方位环境极不协调,有一种看不见的“风”在你的床头“使坏”。具体说,室内外的温差会使西墙内侧产生气流,每晚当你卸下全身“武装”在靠西外墙的床上入眠,在不知不觉中,身体器官和经络便会受到这种气流的影响,时间一长必定会产生不适。刘老指出:环境因素对人的健康影响极大。导致“房屋病”的因素很多,包括亮度、色彩、声、空气水质、气流气压、振动、温度湿度、空间心理等。现在,人们对环境、空气、声音、水质、尘埃、雾霾、光污染、装修中的甲醛污染等都有一定的认识,可是还有许多因素仍被忽略。譬如:大多数家庭习惯在床的上方设置吊灯,还有不少家庭的吊顶很奢华、很复杂。其实,久而久之,这可能给人在心理上带来压迫感;久而久之,可能使人得病。

刘老和他的同事曾对本市数百名少年儿童进行生活环境状况调查。调查发现,有18%的孩子不同程度患有“房屋病”。比如,有的家长喜欢把孩子的房间布置得五彩斑斓,却不知明艳的色块、复杂的摆设往往会让孩子产生焦虑或幻觉。还有不少家长把孩子读书、写字的书桌放在正对窗口的位置,认为这样亮亮堂堂,有益于孩子保护眼睛和集中注意力。殊不知,事实上,过度的光线、窗外嘈杂的声干扰、声污染环境,会不同程度影响孩子注意力的集中。

建筑风水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问,并不是封建糟粕;以当代科学为“原点”、将当代科学与古代堪舆、现代建筑风水学相融合的空间环境生态学,更是一门将造福于人类的新学科。

四、为遏制人类健康杀手而呐喊

刘老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其一,20世纪80年代,他与上海交大学刘策教授(已故)一起组建人居环境综合研究专家团队,创立了一门新学科——空间环境生态学。

其二,自空间环境生态学创立40多年来,他为大力宣传普及空间环境生态学,殚思极虑,竭尽了全力。空间环境生态学的创立、以及空间环境生态学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助于帮助人们加深对“房屋病”的理解,从而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近20年来,刘老曾在全国各地的高等学府、党政机关、社会团体、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地讲学上万次。他一次次大声呐喊:住房,是一个与人接触最直接、影响人生最严重的空间环境。根据空间环境生态学的观点和实践发现,人在住房里,如果不能同住房环境(18类环境)相协调,人就会患染一种被称为“房屋病”的症状。无论职业、地位、财富、性别、年龄,当你住进了自己的住房,如果不能科学、正确地使用你的住房,那么,“房屋病”可能接踵而至,可能影响到你以及你的家庭的健康、生活和发展的方方面面。

以空间环境生态学诠释“房屋病”,是有科学依据的。空间环境生态学新学科的确立、“房屋病”概念的提出,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同。但由于空间环境生态学目前尚不普及,刘老应邀到各地讲学时,有的人还是把他称作“风水先生”。刘杰觉得很遗憾。他说:“过去社会上流行的许多所谓‘风水术’,大多属术数迷信。空间环境生态学不是‘风水术’的再版,而是一门科学,这门科学亟待大力普及,以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

其三,他曾主持与参与了数千个项目(小者居室,大者小区、城市)人居环境综合研究的实战。尤其是在一个个大项目上,他用现代空间生态学理论与传统易学精髓相融合,对大环境、小环境进行分析研判,使一件件建筑作品、一个个人居区域做到“以人为本”,天、地、人合一,业主好评如潮。谨举一例:由刘老主持生态环境综合分析的上海金融交易广场项目,含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上海金融期货交易中心大楼、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大楼,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东南侧,具极佳的人文环境,其作品完成后,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具民族特点,又与国际接轨、具时代特征,在国际社会名声隆隆。

五、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刘老20世纪50年代初出生于上海。他从青年时代便开始研究堪舆与周易。

1969年到黑龙江“插队”。自知青支边开始,他经历过“工农商学兵”的人生旅程。他做过工人、通讯兵、首长警卫员、作战参谋。那时他的大部分业余时间是在研读堪舆与周易。这段时间的多年研学,进一步增强了他探索研究人居生活环境学问的兴趣,也为他后来几十年潜心专攻人居生活环境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1977年他进入上海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深造,年年被评为院“三好学生”。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在上海轻工业局高等教育学院(职工大学)任教他当老师。后在上海市科技进修学院进修,当年他的导师曾语重心长地叮咛他:“要当好一名好老师,不仅要讲好课,要把一本书提炼成一张纸,然后拿着一张纸讲出一本书。”他把它作为自己为师的座右铭。

1983年“下海”。此后数年曾当过多家企业的负责人、总经理。1992年任上海国汇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独资) 总经理

自20世纪80年代起,刘老开始潜心专攻人居生活环境学。1997年,任上海交大生活环境综合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常务副所长。2004年,任中华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2006年,任上海易学研究会(筹)秘书长(原上海市易经学会,归属上海市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2007年,任上海易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任上海百强企业TOP100组委会高级专家顾问。2008年,任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2009年,任中国归谷——空间环境人居生态研究谷执行主任。2013年,任美国纽约生命健康科学文化中心副主任。2021年,任上海生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21年,任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人居环境生态委员会主任。2022年被聘为上海汉庭惠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环境专家。

20世纪末,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出版《空间环境生态学》并作为交大教科书,以普及空间环境生态学科学知识,帮助人们加深对“房屋病”的理解。嗣后,刘老曾应邀到东北、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诸地,为党政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街道社区等方面受众作了上万场报告及演讲,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还曾应邀到域外高校、社团、社区等介绍《空间环境生态学》。他在巡回演讲之际,调查研究当地人居环境生态、记取当地不见于经传俗语,从而在给当地受众“放电”的同时,使自身“意外”地得到一次次“充电”。

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如今,刘老已年近古稀,但他仍在不倦地学习、研究。因为,越学习,他越深深觉得,在苍茫的宇宙空间、在人居环境领域,还有很多客观存在目前仍是科学研究的未解之谜,还需要一代代有志者薪火相传,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2023-03-16 张玉明 ——记上海交通大学生活环境综合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杰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0277.html 1 3 让现代科学的光芒照遍人居空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