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1981年12月13日,全国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中国公民的植树义务:男11至60岁,女11至55岁,有劳动能力者,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森林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与作用。
经过上海市人民不懈努力,截至2022年底,上海新增森林面积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8.51%,抚育生态公益林3万亩,新建30个开放休闲林地。全年累计新建绿地1055公顷、绿道232公里、立体绿化44.6万平方米。
在全国范围,随着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可供植树的地块越来越少,为方便广大群众参与生态公益活动,履行植树义务,在2017年6月13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印发了《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他形式等八类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以便全民尽责。
该市自2017年试点开展互联网+义务植树,以在线认建认养方式替代实体植树。经过多次优化,现在上海市民可通过“随申办市民云”APP、“绿色上海”等微信公众号、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官网等多种途径进入认建认养平台。该平台实现了认建认养的全流程线上操作,所在区域、树种、认养费用等信息都已在平台上公布,让认养更透明、更便捷。平台还提供了更人性化的后期服务,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在认养记录中查看到自己的尽责或荣誉证书。目前上海植物园和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已试点可视化查看认养树木实时视频功能,让参与市民可以经常关注自己认养树木的生长状况。未来,平台还将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除了公园树木认养,还会有特色植物认养、公园绿地认养,不仅适合市民个人,还适合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为员工实现义务植树尽责。 (记者 顾今 见习记者 葛沁宁 通讯员 刘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