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交海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主编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团体标准《智慧零碳园区评定标准》编制启动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标委会代表赵蕊、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筱津、中交海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刘水、清华大学能动系教授王淑娟、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怀、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杰、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主任郭振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朱荣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研究员周浩等领导和专家莅临会议。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海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建研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等近二十家编制单位参会。
《标准》编制启动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标委会赵蕊主持。《标准》主编人,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筱津阐述了双碳背景下《标准》编制的重大意义,并介绍清华同衡的基本情况、核心业务和主要业绩。
郑筱津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应该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进行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坚持系统观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清华同衡规划院依托清华大学综合学科群的强大科研实力,长期致力于构建“双碳”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圈,提供“双碳”业务多元化支撑。目前,全院已经形成一支多学科、集成化、高水平的双碳领域咨询服务技术团队,为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各类企业提供了“双碳”领域前沿智力支撑、全方位定制化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在绿色生态低碳领域的相关政策研究、关键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技术方法等创新研究成果;在省——市——片区——功能单元等不同层级的大量地方实践和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绿色生态低碳智慧技术支撑和动态监测评估预警管理服务等智慧化平台研发和服务。
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也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最重要、最广泛的空间载体,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牵住的“牛鼻子”。园区率先以智慧化手段促进零碳发展,树立发展标杆,对于落实“双碳”战略,促进数字中国建设,推动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对于如何评定智慧零碳园区行业内尚未形成明确的标准,《标准》的出台将极大地推动智慧零碳园区的发展。
中交海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刘水介绍了中交海投的基本情况、业务版图和近期的重点园区建设项目,对《标准》未来的发布及应用落地表示期待。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标委会赵蕊介绍了标准编制相关管理制度和要求,《标准》设置的背景和编制组构成情况,宣布《标准》编制组正式成立。
《标准》第一次工作会议由郑筱津主持,会上介绍了标准编制背景、路线、进度安排和分工、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编制组对编制大纲、任务分工、编制进度计划、《标准》初稿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外聘专家对《标准》的技术路线和现有成果表达了充分肯定,在评价对象、评价方法、章节分配、条文指标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会议最后,由郑筱津和刘水进行总结,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
园区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最重要、最广泛的空间载体。《智慧零碳园区评定标准》旨在引导各类园区在国家“双碳”战略实践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明确定义智慧零碳园区的内涵,为如何认定智慧零碳园区提供技术支撑,为全国各类型园区智慧低碳转型、建设提供重要技术保障,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清华同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