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渎河文化中心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新吴区段上的重点文化设施之一,现已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泰伯大道与春华路交叉口的东南侧、伯渎河北岸,是一座集文化、科普、艺术展览、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片区级文化中心,建成后将助力补齐新吴区文体事业短板、贯彻落实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伯渎河文化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3500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约15000平方米,地下面积约8500平方米,含图书馆、展示中心(美术馆)、办公区、文化馆、文创产品展示区、游客服务驿站、配套商业及地下停车场等功能。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团队以“石、园、景、绿”为主要设计理念,传承无锡地域文脉、适应江南地方气候,意图塑造一座以文化场馆为核心,连接伯渎河景观脉络,鼓励市民运动与休闲,面向城市与自然景观开放共享、绿色低碳,集城市、建筑、景观、室内四位一体的当代全景式、园林化文化中心。
方案取无锡太湖流域“瘦、漏、皱、透”之太湖石意向,“倾斜”“切削”成一组“插入”伯渎河中刚俊、有力的太湖石形态,塑造出起伏有致、活跃灵动的沿河天际线;以园林式折线体系,打造面向西南最佳景观面的檐廊空间,以双层游廊、健身步道与台地花园相结合的健身体系,遮阳避雨、可观可游。
建筑主要取用清水混凝土、镂空花格肌理UHPC和玻璃幕墙三种建筑主材。镂空花格UHPC和可开启玻璃幕墙系统由无锡当地的地理、气候和日照条件等出发所设计的性能化表皮系统,综合解决采光、遮阳、通风和保温问题。坡屋顶取自无锡地域传统江南民居意向,整合采光天窗及光伏、光热等主动式系统,实现绿色建筑性能。室内空间利用北向天窗、南向大采光面,以自然天光满足室内大部分区域的采光需求,且可观赏伯渎河的自然景观,并结合自然通风和建筑形体对太阳光的遮挡,尽可能降低建筑能耗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室内物理环境的设计目标。 (东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