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历经15年励精图治,让一家濒临倒闭的三级资质企业重获新生,从当初施工产值不足千万元、上缴税收不足2万元,发展到施工产值、上缴税收分别达到近30亿元和2500余万元;15年间,他经营的企业资质由三级晋升为一级,荣获宁波市建筑业重点骨干企业称号,他个人也先后荣获宁波市、象山县建筑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家、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他,就是中能建华东润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朱伟族。
勇敢挑起“烂摊子”
2008年,朱伟族主动离开机关单位“下海”创业,接手一家濒临倒闭的民营企业,重组成立了浙江润业建设有限公司。
万事开头难。朱伟族心里明白,接收“烂摊子”后,关键是要有人才支撑。为此,他演绎了不知多少次 “三顾茅庐”的故事,招聘了一批技术人才。当时企业刚起步面临三类人员等紧缺的现状,朱伟族包下一辆大巴车,与50多名员工一起从象山赴杭州,到浙江省住建厅干部培训学校,参加三类人员培训学习,与项目经理、施工一线人员几天几夜吃住在一起,每天晚上还分别邀请A、B、C三类不同证书的授课老师到住地补课。最后,朱伟族与50多位员工全部通过了三类证书考试。培训学校老师感慨地说:“这样努力学习的企业老总和员工,真的不多见。”
更难的是开拓业务。第一次参加项目投标,朱伟族与经营人员一起做标书,有一些细节问题弄不明白,向问发包方的经办人员,但却又联系不上。怎么办?当天晚上他就守在对方的家门口,临近深夜12点,才见到发包方经办人员,弄清了细节问题。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
当过兵的朱伟族始终保持着军人做事雷厉风行的风格,凡事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会付出百倍的努力。朱伟族接手企业后承接的第一个施工项目尽管是一条不显眼的乡镇公路的一个标段,但他高度重视。施工期间正值盛夏季节,他把自己视作普通一员,与大家一起奋战在施工现场,每天干得汗流浃背,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星光不负赶路人,最后这条乡镇公路被评为全县样板工程,得到业主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的好评,为企业赢得了良好口碑。
此后,朱伟族凭借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每天起早贪黑,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烈日酷暑,每个施工现场他都坚持巡查,每个工地的安全质量他都不放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培养出了公司的第一批骨干,相继承接了省内外数十项较大规模的交通公路、市政基础工程,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创出了宁波市“甬江杯”和浙江省“钱江杯”等一批优质工程,在建筑市场站稳了脚跟。
始终秉持“质量第一”
在工程建设中,朱伟族始终秉持“质量第一”的理念。要确保工程质量,关键还是人才。为鼓励员工加强学习、提高技能水平,让员工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齐头并进,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设各种技能培训班。在此期间,他本人带头学习,相继取得大学文凭和高级工程师职称。同时,公司还陆续淘汰了一批落后设备,先后引进添置了高效、环保的先进装备300余台(套),不仅确保了工程质量,又提升了施工能力,可承揽公路、市政设施、房屋建筑、桥梁、港口航道等大体量、高标准、大跨度、精细化的建筑施工业务。
朱伟族视工程质量为企业立身之本。2017年开工建设的“石浦高速公路定塘连接线(马漕线)改建工程”,是石浦甬台温高速复线的重要节点,随着施工进度的推进,困难与挑战不期而至。首先遇到的难题是,隧道进洞口岩层以残积土强风化基岩为主,土体松散浅薄,强度和稳定性极差,在强降雨渗透作用下,拱顶的荷载极易导致洞体开挖后造成土体大面积塌方,随时有冲顶、压塌的险情;其次,隧道洞身位于土质覆盖层内,离施工处水平距离约150米,是镜架山水库,因连续降雨影响,隧道施工极易出现塌方;第三,新建隧道距离原有镜架山老隧道水平距离仅为12米,竖线距离不足15米,隧道出洞口距离马盘村民房不足百米,稍有不慎,将对周边村民人身财产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面对挑战,朱伟族第一时间邀请知名隧道施工专家及相关部门对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在处置洞顶冲顶塌方的施工中,他综合大家的建议,决定将原来洞口的暗挖法调整为盖挖法施工方案,既控制了安全隐患,确保了隧道施工质量与安全,还争取了施工时间,并将此前拖延的2个月工期又抢了回来;为杜绝土层塌崩发生,朱伟族又将隧道开挖方式由爆破开挖调整为机械开挖。由于及时调整施工方法,有效确保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2019年4月24日,历经470天,隧道顺利贯通,结束了象山县定塘镇与石浦镇长期依赖盘山公路通行的历史,同时也为企业创新隧道施工新法积累了经验。
换个“车头”更好前行
近年来,尽管公司业绩节节攀升,但胆大心细的朱伟族没有丝毫松懈,在积累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不断摸索新的经营模式。
朱伟族说,多年的苦心经营换来的是公司灵活的机制优势,但企业也面临着“成长烦恼” ——脱胎于个体私营经济,先天就存在着技术水平低、装备设施差、资金实力不足、人才支撑弱等通病,处于产业链、价值链、配套链的中低端,在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难以与强手如林的企业竞争。
为此,为寻找企业继续前行的新路径,经过多方调研考察、引荐洽谈,朱伟族与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谈起了合作。朱伟族了解到,这是一家专注于国家电力施工的世界500强中央大型集团企业,在面临电力供求趋向平衡的新形势下,该企业亟须通过转型升级参与国家重大基础建设,再创国有企业发展新优势。
双方共同的目标与志向使合作一拍即合。在长达两年多的谈判中,双方秉持互信、包容、共赢的理念,于2020年下半年签订了股权收购协议,共同组建中能建华东润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为宁波民营建筑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混合制转型提供了成功案例。
转型后,朱伟族带领新的公司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重点以公路、铁路、城际交通建设为发展目标,赋予企业新的发展动能,先后在安徽、山东、云南、江苏等地,采用EPC、PPP等模式相继承接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为完成全年确定施工产值目标开好了局。
朱伟族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企业的长足发展也得益于有魅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正处在多元化发展的势头上,培养带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尤为重要。为此,新公司先后成立了党支部、工会等组织,关注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实现企业发展、服务职工的双赢。 (马建杰 张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