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新馆位于长沙市烈士公园西北角,总建筑面积为83885平方米,集展陈、藏品保存与研究、文化交流、教育、办公等功能于一体,是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为了营造新时代更好的城市文化生活场景,2012年,湖南省博物馆暂停对外开放。静静地在沉淀中蛰伏,在一体化设计中酝酿,在憧憬中令人期待。
以传统文化为设计底蕴
新馆创意为“鼎盛洞庭”,寓意湖南省博物馆是以湖湘文化为核心的环洞庭文化集成,是环洞庭文化带的典型代表。
“鼎”,国之重器,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水是湖湘文化的天然载体,新馆设计正是抓住了这一鲜明的地域特征,建筑外形的转化从“鼎”的意象、气势和文化内涵入手,演绎了环洞庭历史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对话,彰显了洞庭文化的复兴及当代中华文脉的繁荣与昌盛。
新馆内部空间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概念,“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也被认为是构成大自然的5种要素,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其运动变化,随着这5种要素的盛衰演绎,大自然产生奇妙的变化,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万物“循环”在某种意义上也传达了博物馆的定义:一个连接着历史与未来的空间。
以“人本主义”为设计理念
馆内设计注重观众感受,采用新旧融合的设计手法,延续老馆记忆,建构新馆展陈空间,形成“既新且旧”“新旧交融”的空间体验。
新馆艺术大厅正对入口处保留着老馆的墙体和列柱,体现新与旧、当代与传统的对话,新旧融合,传承老馆记忆,形成了充满故事性的内部环境。南北翼采用天然干挂石材,石材墙面与老馆建筑的墙体有着一致的斜度,与原博物馆保留的西立面相呼应。为体现场景的真实感,马王堆汉墓墓坑采用约20米高混凝土悬挂结构,设计复杂,施工难度极高。流线设计以观众为中心,为观众提供高品质服务。设计全过程采用BIM正向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的系统性,既解决了空间复杂的技术难题,又用一体化思维构筑了完整的空间场景,打造出高品质、体验感极佳的现代都市文化殿堂。
能源供应采用燃气冷热电联技术,夏季供冷,冬季供热,同时输送部分电力,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在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空间的舒适度。
从设计回归城市生活
湖南省博物馆旁边的烈士公园是市民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在城市空间意象上湖南省博物馆与烈士公园纪念塔共同确立了长沙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坐标。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采用与老馆融合的方式在原址扩建,寻求基地和周边环境的平衡,有如洞庭文化的天然容器。原尺寸复原的马王堆汉墓墓坑结构重现阶梯式夯土墓、立体展示马王堆核心文物展示区,将湖南人生活足迹以及湖湘文化内核形成的脉络以画卷方式呈现给观众。这些精心设计的场景,将历史与文化重新连接到今天的城市生活,使人们能够找到湖南人文化生活的归依,感受湖湘文化深层次的魅力。
暌违5年后,新馆于2017年11月29日下午盛装回归。久别重逢,成千上万的观众冒雨排队参观。如今,“逛博物馆”已成为文化交流及城市观光中的一道“家常菜”,博物馆逐渐以大家熟悉的方式回归城市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的重新开放,是湖南文化新地标的全新起航。锚固于地域特色的设计创意、一体化和人性化的设计手法,新馆营造出新时代兼具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城市文化场所,通过与观众的亲密接触,它重新回归城市的日常生活。 (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