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水平,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及说明(以下简称“可研大纲”),包括《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通用大纲(2023年版)》(以下简称《通用大纲》)、《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2023年版)》(以下简称《参考大纲》)和《关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说明(2023年版)》。
据介绍,此次颁布的可研大纲创新亮点在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2002年《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基础上,坚持以着力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按照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分类管理的总体思路,围绕项目建设必要性、方案可行性及风险可控性等三大目标,更加注重发挥重大战略、重大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领作用,更加注重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统筹拟定项目投融资和建设实施方案,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等新评价理念的应用,更加注重可行性研究重点内容的前后逻辑和统筹协调,将扩大内需、碳达峰碳中和、自主创新,以及投资建设数字化等新要求有机融入可行性研究制度规范。
可研大纲区分项目性质分类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原则上应按照《通用大纲》进行编写,并作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政府投资项目的基本依据。《参考大纲》主要是在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基础上,引导企业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加强投资项目内部决策管理,促进依法合规生产经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可研大纲与2002年的《指南》是承继关系,对于可研大纲没有涵盖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等内容,仍然适用《指南》有关规定。
此外,可研大纲还重点突出“四个强化”——
强化规划政策符合性分析。可行性研究应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要求,从扩大内需、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安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等重大政策目标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评价项目与战略规划目标、政策要求的一致性。
强化投资建设全过程数字化应用方案分析。投资建设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带动项目建设和建筑材料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实现投资项目造价、进度、质量、安全的精准有效控制,促进项目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因此,可行性研究在确定项目建设方案时,应重视数字化应用,在对项目组织实施、工期安排、招标方案等进行分析,明确建设管理方案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研究提出推进项目设计、施工、运维数字化应用和交付的方案。
强化项目运营方案的比较分析。可行性研究要改变以往“重建设、轻运营”的做法,更加重视项目运营方案分析研究。在可行性研究提出项目运营方案时,要注意运营模式的选择和创新,制定项目全生命周期关键绩效指标和绩效管理机制,着力加强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方案优化和系统性论证。
强化项目融资方案和财务可持续性保障分析。可行性研究要在统筹明确项目产出方案、建设方案和运营方案的基础上,精准研究拟定项目投资需求和融资方案。对于使用债务融资的项目,要评价项目债务清偿能力,以及是否增加当地政府财政支出负担、引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对于企业投资项目,要突出财务可持续性论证,分析投资项目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判断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确保维持正常运营及保障资金链安全。
国家发改委表示,可研大纲的颁布实施,将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将引领工程咨询服务和投资管理工作理念、模式转变和创新。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可研大纲颁布为契机,推动各有关方面更加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将有关要求落实落细到投资各行业各领域各主体,以高质量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助力扩大有效投资。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