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通知,提出牢固树立“两个至上”理念,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全面提升城市内涝防治能力,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正常运行。
通知提出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各地要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利用好城市建设维护资金、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加大城市内涝治理资金投入,加快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严格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项目竣工率。
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升城市韧性,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排水防涝规划建设项目中,坚持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城市河道、湖泊、湿地、绿地以及调蓄设施蓄滞雨水、削减延缓雨水径流峰值流量的作用。
通知要求各地开展汛前检查维护,对城市易涝积水点、下凹式立交桥、隧道、地铁、棚户区、施工工地、各类建筑地下空间以及城市低洼地等风险点进行隐患点排查整治;加强泵站、水闸、供配电设施、水位传感设备等设施检修维护;开展管网和排涝通道清疏养护,整治疏浚具有排涝功能的道路边沟、明渠、城市河道,确保排水畅通。
通知要求各地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健全联排联调机制,强化排水应急。按需配备移动泵车等快速解决城市内涝的专用防汛设备和抢险物资,完善物资储备、安全管理制度及调用流程。同时,多渠道发布排水防涝预警信息和防范避险提示,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与需求,迅速解决群众反馈的内涝积水问题,提升公众应急避险意识。
通知还要求,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掌握雨情、涝情、水情,发生极端降雨或内涝积水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确保防涝抢险应急指挥机制运转平稳有序。 (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