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纲要》提出,积极发展BIM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运维,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加快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应用。
笔者深入山东建筑研究机构、大型装配式建筑企业进行采访,感受到了山东建筑业“向新”“向绿”发展的迫切心情。
装配式建筑覆盖四成
在山东泰安,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作为加速传统建筑业向建筑工业化升级的新模板,装配式建筑正带来一场“拔地而起”的产业变革。
作为泰安市2022年为民办实事的市级重点工程,泰师附校虎山路校区项目包括幼儿园、小学教学楼、食堂、风雨操场四个单体,总建筑面积40275.4平方米。因为教学需要,原先一年半的工期需要缩短到六个月完成。在建设周期缩短三分之二的情况下,如何按时交付项目成为了困扰建设方的难题。
“我们针对工期短、任务重的难题,创新研发出了装配式装饰保温一体化外墙,它的亮点是外装饰保温在工厂就已预制成型。不仅如此,像内墙、隔墙、梁、楼板、楼梯、空心柱等,前期都是在工厂做完预制,在施工现场只需要进行装配。”联强筑工集团市场营销中心总监王加朋介绍,在联强筑工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预制设计全部通过数字化编程完成,项目主体的数字化模板经过技术验证后,同步传输到附近的工厂,按照数字图纸进行流水线加工,实现装配式建造。目前,泰师附校虎山路校区项目的装配率已达到74%。
装配式建筑近年来一直在城市中“无声生长”:全国首个应用清水混凝土外挂墙板超高层建筑、全国最大装配整体式停车楼、全国首例全装配式地下人防车库工程……一个个“之最”项目落地的背后,是山东装配式建造从推广到创新的一次次成功探索。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模式,把户外施工变为户内生产,进入厂房进行流水线作业,大大减少了现场作业量。正是基于其绿色环保、高效节约等特性,2022年年底,山东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等12个部门、单位联合发布实施《山东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规划(2022-2030)》(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要求,到2025年,山东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其中济南、青岛、烟台市达到50%以上;到2030年,山东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0%以上。
带动产业链延伸
“我们的订单排得挺满,行业对建筑业的新生事物、绿色环保概念提升了很多,可以说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济南长兴建设集团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萧树忠表示,在企业装配式建筑基地刚建成时,仅开了一条生产线,但现在必须有专班安排工期才能确保各个项目生产计划不“撞车”,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的速度超出了预期。在建筑领域“老兵”萧树忠看来,装配式建筑发展十年来,参建各方从最初的“不敢用”到现在的“主动用”,更带动了行业从业者和标准化施工的改变。
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日渐普及,装配式建筑施工员不断涌现,并在2020年2月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政策支持不断升温和装配式建筑的全面推广,未来5年从业人员将达到500万至800万人。
“设计标准化,构件预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中天人力中心职业标准研发部部长符伟曾参与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这一新职业的申报工作,在他看来,相对于传统的建筑工人,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具有更强的专业性,需要掌握建筑识图、工程测量定位以及预制构件安装等知识技能,也需要具备现场协调与装配施工的核心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职业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
今年2月,山东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暨山东凯大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二期混改项目在菏泽鲁西新区奠基。山东凯大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最大的硅藻板生产及其相关制品制造商之一,是鲁西新区的重点支柱企业,同时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项目的落地带动鲁西新区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如今,山东建筑行业在技术革新、企业培育、产业链完善等方面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下一步山东重点围绕实现标准化设计、培育智能建造产业、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强专业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工作,描绘2.0版本的建筑业蓝图。(戚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