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后,各地表现颇为积极,但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为此,住建部曾于2021年8月专门印发通知,要求防止“大拆大建”,为城市更新划出“底线”。今年4月26日,住建部总经济师杨保军在出席第三届公园城市暨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住建部正在牵头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制定国家层面的城市更新政策文件,以此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5月11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2023中国城市更新创新发展(北京)峰会”上,杨保军透露:《关于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正征求意见,可望年内下发。
在杨保军看来,城市更新应以“一改善三提升”为目的,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提升城市魅力、城市活力和城市竞争力。他反复强调,“一定要把老百姓的生活需求放在首位”,城市更新不只是“民生工程”,还是“发展工程”。
一改善要重视,就是要改善人民的生活。人民城市为人民,要把他视作一个民生工程,但又不止是民生工程,还是一项发展工程,因此要通过城市更新来做到三个提升:
第一,提升城市的魅力,包含内在的气质和外在的颜值都要提升。
第二,提升城市的活力,改变过去单一功能、单一用途,管控过死的问题,城市功能要尽可能的复合化而不要单一化,业态要尽量匹配好,空间要多样化,激发活力。
第三,提升城市的竞争力。通过更新,对吸引人才、吸引资金,激发创新创业的能力热情,进一步提高城市能力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们现在提的城市更新,一定要坚持这个原则,留改拆增并举,以留为主。”杨保军强调,“不要只考虑它的经济价值,还要考虑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特别提到新加坡的案例。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新加坡会专门拿出一层楼打造“小贩中心”,把当地人喜欢吃的小饭馆都留下来,“通过政府提供物业,不收租金的方式,把经营成本降下来,既保持了小商小贩的便宜,也保留了大家喜欢的味道。”
在他看来,这是一条可以借鉴的城市更新路径。此前,国内一些地方为了所谓的更新,把小店都“赶走了”,看起来虽然整洁,但却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丢失了城市的“烟火气”。
通过城市更新,可以提升城市的内在气质和外在颜值,让“近者悦、远者来”,同时,通过功能复合、业态混合、空间多样化改造,可以提升城市的活力。
往更大层面看,随着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能够对人才和资金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形成激发创新创业的新动力,换句话说,城市更新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