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是民生领域的重要行业,有统计显示,建筑能耗约占整个社会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降低建筑能耗将显著改善社会整体能耗状况。同时,对节能减排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2006年起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标的绿色建筑,得以快速推广和普及。随着中国绿色建筑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实施不断深入,在“双碳”目标下,装配式建筑也存在大量碳减排空间。
装配式建筑在碳排放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建材生产阶段与建筑施工阶段。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减少人工、减少建筑垃圾和建筑污水,大幅降低施工现场粉尘和噪声污染,降低能耗等优点。另外,装配式建筑生产周期理论上将会缩短,房屋的质量将会提高,寿命也会延伸。
用工程建设者的话说,装配式建筑是当下最“潮”的施工技术。中建一局承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职工周转房项目是一项重点推进工程,设计标准为二星绿色建筑,包含11栋住宅楼、2栋配套商业、1栋开闭站和地下车库,共有756套住房。所有预制构件均为预制构件厂加工生产,现场吊装安装,大幅降低施工噪声和建筑垃圾,对周围的影响降至最低。
不仅新建建筑能够采用装配式建造,对老旧房屋进行装配式装修也正逐步走进我们的视野。以某一套民居的内部重装为例,可以达到23天完工,速度提升50%以上,人工减少40%以上,现场干净利落,粉尘少,可有效减少碳排放,而且降低噪声,有效避免对邻居的干扰。
在新建建筑中进行装配式装修,节约集约效果更明显。仍以北京城市副中心职工周转房项目为例,房屋内全部采用全装配式装修,施工效率比传统装修提升30%以上,地面采用模块式快装采暖地面,墙面为快装轻质隔墙,通过在墙体上安装龙骨支架,将整体式装饰板挂在上面,墙面平整度大幅提高,更易于清洁。该项目各种管线均隐藏在墙面装饰板里,装饰板在关键节点预留好位置,解决了维修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标准规范持续完善,技术体系不断优化,涌现出一批不同类型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骨干企业,引领装配式建筑产业能力不断增强,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年初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部长倪虹提出“要稳妥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发展新型建造方式。”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在工业化方面,发展装配式建筑要以“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为目标。突出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的特点,注重产品化特征,加大对高度集成化、模块化建筑体系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不断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在数字化方面,发展装配式建筑要以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为目标,加快推进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全寿命周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搭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建筑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推动智慧工地建设,促进智能建造水平,不断在科技赋能上下功夫。
在绿色化方面,发展装配式建筑要以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双碳”为目标,提高装配式建筑节能水平。注重装配式建筑围护结构质量提升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加大对部品构件的碳计量与核算方法研究,丰富绿色建筑内涵,广泛应用绿色建材,全面推广绿色建造,不断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
未来,建筑业将继续依托“科技赋能”推动绿色转型升级。发展装配式建筑要守住“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的初心,以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为方向,不断深化装配式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绿色低碳技术的融合发展。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