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更新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有力地展现了文化驱动城市更新的力量。作为上海徐汇滨江城市更新主要推动者,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顾问教授、上海城市规划协会首席专家、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镇建设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孙继伟近日在CBC城市更新大讲堂上回溯上海当代城市更新的历程,总结上海城市更新中的空间治理探索与思考。
上海当代城市更新发展历程
上海的大规模城市更新主要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基本以政府为主导,重点关注居住层面的改善。具体又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至1990年)是以政府筹措为主的住房改造阶段。当时上海的城市面貌和居住环境非常恶劣,很多家庭七八个人就挤在一个十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里,类似“72家房客”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第二阶段(1990年至2010年)是以效率为优先的大规模旧区改造阶段。这个阶段上海的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的整个格局持续向外扩张。
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是稳步拓展的渐进式更新阶段,城市更新更加关注中心城区的活力提升和历史风貌的保护。
上海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上海的城市发展面临着六大挑战:
第一,人口总量增速加快,而自然增长率为负,少子化、老龄化趋势严重。
第二,建设用地总量接近天花板,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工业用地相对偏多,文化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等偏少。
第三,传统工业优势面临挑战,传统服务经济面临新的压力,原来在中心城区的工厂纷纷被外迁,大量工业厂房衰败闲置。
第四,绿地、养老、社区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第五,过去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破坏了历史风貌,整个城市的面貌处在突变状态,乡愁记忆流失。
第六,异常气候变化、巨大人口规模对城市安全应急避难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对这些挑战,上海的城市更新必须转变理念和方式,由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由大拆大建转向渐进式、少突变、微治理,必须要走上海特色的有机更新之路。
走上海特色的有机更新之路
上海特色的有机更新之路是城市短板修补和问题治理的过程,也是城市品质和功能再造的过程;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自然生态修复的过程,也是城市空间质量和效益提升的过程。
在资源环境紧约束的背景下,新一轮的城市更新不仅限于居住改善,更要关注商业商办、工业、公共服务、风貌保护的统筹。上海已进入“全口径、全市域、全社会”的有机更新阶段,致力于“六个更加关注”的空间治理策略,实现城市空间重构和城市活力提升,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六个更加关注”的空间治理策略包括:更加关注空间重构和功能复合;更加关注生活方式和空间品质;更加关注城市安全和空间活力;更加关注历史传承和特色塑造;更加强调“低影响”和“微治理”;更加关注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
上海特色的城市有机更新路径将助力上海实现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和功能定位——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上海城市发展的2035年愿景是在城市竞争力、城市魅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维度上达到伦敦、巴黎、东京、纽约等国际一线城市的水平,打造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态之城。
2015年起,上海明确了城市更新的目标理念和具体操作路径,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城市更新规划的政策文件——《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实施办法》《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土地实施细则(试行)》《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管理操作规程》《上海市城市更新区域评估报告成果规范》等。
2016年以来,上海主抓城市更新的行动推进,启动城市更新四大行动计划(创新园区、共享社区、魅力风貌、休闲网络),并结合城市更新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
2020年以来,上海大力推动区域更新及微更新实践、理念拓展和立法保障,创新规划资源政策供给,上海市人大出台《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及实施细则,进一步强调了城市更新中规划的引领力、管控力和号召力。
回顾上海的城市更新历程,孙继伟认为,城市更新的资金平衡直接关系到城市更新的动力机制和实现路径,那么面临的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完善和不断深入,总结出以下原则:不以土地为唯一主要的平衡方式;不以房地产作为唯一的资金回笼方式;不以政府之手作为唯一的动力机制,而是转向全社会共同参与;不以单个项目、单幅土地作为赢亏的计算方式,采取跨项目、跨片区、多渠道的资金平衡方式。
城市更新不同于旧区改造,不完全是旧貌换新颜,需要维护和激发城市的功能,释放城市烟火气,创造城市的趣味性和复杂性。渐进式的城市更新在保护城市风貌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辨识度,加深了人们的城市记忆。所以要杜绝新一轮的宏大叙事,避免采取大尺度、大规划的做法,进一步划小更新单元,尽可能采取“渐进式、少突变、微治理”的方式。
城市更新必须精心打磨,避免急于求快求变求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不是管得更细、更严,而是更加精准地让城市里各方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释放、充分的调动,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更加人性化,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具有魅力,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活力。好的城市更新是释放出来的,不是严管细控出来的,更不是规划出来的。 (CBC建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