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配”智能“生命罩”、实时观测“碳排放大户”数据、天空之眼空中筒仓滑翔机……6月5日—7日,2023年世环会·长三角建筑产业化展暨智能建造及绿色低碳新材主题展在沪举行。中建一局携带5项行业黑科技,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市民游客驻足观看,沉浸式体验“中国建造”的品牌魅力,感受智能建造与建筑业前沿科技成果。
行业首创碳数据监测管理平台
赋能绿色转型升级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及其相关产业与碳达峰碳中和关系密切,建筑行业共同节能减排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让作为“碳排放大户”的建筑行业“瘦身健体”,是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中建一局科技与设计管理部总经理李浩表示,中建一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好“双碳”各项工作,围绕智能、数字、低碳发展,持续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打造建筑行业减碳先锋,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助力国家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作为行业首创的碳管理数据平台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了解和咨询,它融合可信数据采集和区块链技术,可对建筑原材、施工建造和建筑运维三方面的碳排放进行统计和实时监测,从而实现建筑行业从原材运输到后期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管理。此外,该平台以“统筹监测、定点调整”的管理模式,服务不同业态、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下的碳数据管理,结合碳排放指标与碳绩效管理,实现对各所属单位及施工项目的碳排放差异化、精细化管理,为未来接入中建集团碳排监管平台做体系对接准备和技术储备,最终为实现碳配额管理和交易打下良好基础。
行业首创3D立体定位
打造智能“生命罩”
在国家会展中心,中建一局自主研发的星璇智能安全帽再次亮相。它应用行业首创的创新型传感网络技术和定位技术,为安全帽加上了智慧大脑,成为行业首创的人员3D立体定位产品。有了这项技术的加持,它不仅可以实现对佩戴人员的三维立体定位,还能实时感知监控佩戴人员周边环境状态,具备“千里眼”“顺风耳”“智慧芯”等强大功能。
“别看只是一顶安全帽,其中却暗藏玄机。工友们只要戴上这款‘顶配’智能安全帽,它可以作为监控系统的‘眼睛’‘耳朵’,通过电子围栏进行无感考勤,工人出勤也就有‘迹’可循,精准落实劳务实名制管理。”中建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旦出现施工安全风险,这个AI(人工智能)“监工”可以立即发出语音,提醒工友们正确佩戴“生命罩”,“星璇劳动力智能化管理系统还能通过采集记录工人的行为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工人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千人千面’的数据画像,清晰地构建产业工人画像算法模型,真实掌握劳动力的投入与变化,用‘智’力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荒’难题。”
四项行业首创“天空之眼”
守护大国粮仓
在中建一局展区内,一个圆柱形的建筑模型蓝色环状模板正在逐渐升起。在讲解员的介绍下,笔者了解到该圆柱形的建筑是单体筒仓的缩小模型,这是行业首套“天空之眼”——空中筒仓滑翔机,它广泛用于粮食加工、仓储,是大国粮仓的典型建筑。项目团队创造四个“首次”——首次实现滑模平台电气化提升、首次通过数字化系统控制滑模提升、首次将滑模运行精度控制毫米级以下、首次在滑模中应用不锈钢模板,利用电动数控滑模平台替代传统滑模技术,将滑模运行精度控制毫米级以下,让滑升过程数控精准、运营平稳,让大国粮仓落地生根、拔地而起。
据悉,中建一局创新研发的高精度同步提升智能滑模平台作为智能装备重点课题,依托“数字中国”整体布局规划,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行动,对已使用40多年的传统液压滑模技术进行了突破性的变革。首次实现滑模平台电气化提升,可有效避免传统滑模油路污染筒仓仓壁,保证粮食不受液压油污染,确保粮食存储安全。
自主研发智能“忠犬”
让巡检不再是苦差事
一只威风凛凛的机器狗在展区内巡逻,操作人员通过手持智能显示屏实时查看机器狗传输过来的立体影像,身临其境的数智建造体验之旅。这是中建一局自主研发的安全巡检智能四足机器人,它搭载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方式,在深基坑中代替人工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和人工安全巡检,每日可巡检14万平方米。在机器人扫描不到的视野盲区,采用AI眼镜进行智能识别,采集信息技术,确保实现无死角、无盲区。
“如果是在有限空间或危险性较高区域,只需要派这个‘智能忠犬’在现场走一圈,就可以智能抓拍现场施工管理情况,极大方便管理人员的日常巡检工作。足不出户就能精准掌握现场情况,真正实现建筑数字化管理。”中建一局相关人员表示。
中建一局是2022年世界500强第9位、世界最大投资建设集团之一——中国建筑旗下的核心子企业,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支建筑“国家队”。2016年,凭借首创的5.5精品工程生产线,中建一局荣获中国政府质量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成为中国建设领域荣获该奖的首家企业。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建一局成立70周年,中建一局表示,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先锋力量。
(通讯员 单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