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天控股集团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几年没回一次家,他们与环境抗争,与疾病抗争,与孤独抗争……他们是中天的海外人,是中天人工匠精神和奋斗者文化在海外的延伸。
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居于家国情怀之下;对建设事业的坚守,基于奋斗情怀之上。你无法想象过去的几年他们是如何过的,也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四年回一次家的劳务负责人、穿着破洞衣鞋的95后商务、习惯了戴两层口罩的翻译,还有疟疾得了又得的一线工人。
“只有项目交付了我才能回家”
从2018年11月到2022年10月,一晃四年,胡恩林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安徽老家。作为中天阿尔及利亚2200套项目劳务负责人,胡恩林“超期服役”阿国四年。看着早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儿子,胡恩林感慨万分。
2018年11月14日项目进场,胡恩林与七八个工友一起给项目搭建围挡,做临建设施。经过数月的前期工作,项目于次年五月正式投入建设。当一切都似乎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时,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即便是有着多年海外工作经历的胡恩林,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根本没遇到过这种事,能怎么办?”
嘴上不知所措,行动却给出了答案。胡恩林是项目上中国工人和属地化员工的直接联络人,在那个人人自危的环境里,他一边做好中方员工的心理辅导工作,与情绪消极的工友彻夜谈心安抚情绪,另一边则仍要紧盯项目进度,尽可能保质保量正常进行。突如其来的疫情还带来了许多额外工作:项目消杀,人员隔离,一天三次的体温记录上报以及每周一次的项目全体员工的核酸检测。即便如此,2020年,该项目工人还是被集中隔离了一个月。这让胡恩林一度陷入绝望。
好在海外的中天人有国家和集团作为后盾。胡恩林充分做好两国工友的思想工作,号召大家团结抗疫。同时,他迅速调整项目施工策略,加大对属地化员工的培养力度以增加班组追赶项目进度。疫情防控方面,属地化员工防疫意识相对淡薄,胡恩林就错开两国工人的工作时间,尽量减少两方接触。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项目进入疫情常态化生产,为顺利交付打下基础。
有人问胡恩林,为什么没在条件允许的第一时间回家。胡恩林回复说,“只有项目交付了我才能回家。”
2022年10月,阿尔及利亚2200套项目最终成功交付。看着当地百姓收房时喜笑颜开的样子,胡恩林的思乡之情如翻江倒海般袭来。四年,一千四百六十天,他无时无刻不想念着自己的爱人,想念着自己的儿子。
2023年,胡恩林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一个多月后,他又匆匆踏上了去往非洲的征途。目光如炬、脚步如风,作为无数海外中天人的一员,胡恩林再次把家园抛在身后,只身前往异国他乡。
“见过大风大浪,心里从此多了份坦然”
1995年出生的亓振是山东济南人,2019年3月进入中天控股集团,次月来到贝宁。
“那是我第一次出国。”亓振有些腼腆地说,自己将许多第一次献给了中天,那次甚至是他人生第一次登上飞机。然而,命运仿佛和他开了个玩笑,亓振不飞则已,一飞惊人——这趟跨越亚欧大陆的外派之旅,竟然一不小心持续了两年多。
亓振是中天贝宁办事处的商务代表,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有意识地学习当地行业政策和法语,极力用充实的工作节奏融入新环境。工作之余,亓振会克服七个小时的时差,每天和远在一万一千公里外的母亲视频通话。由于早年家中变故,独子亓振是母亲唯一的依靠。
2020年2月中旬,此时距离亓振回国休假的时间仅有一周,原本满怀期待的第一次休假,却被突然告知贝宁机场的航班因疫情原因停飞了。面对无限期延后的复航时间,亓振内心压抑、焦虑。更令他崩溃的是,同年10月,远在老家的母亲罹患重病。
爆发的疫情给这个联合国公认世界最穷国家之一的贝宁带去了混乱、恐慌和停摆,也给亓振带去了短期内无法回国探望的绝望。亓振说,如果当时有一道门能直接回家,他甘愿倾其所有。可事与愿违,他能做的唯有等待。
随着疫情的蔓延,项目上采取了封闭管理施工。来不及沮丧,亓振很快振作起来,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在隔离施工的日子里,在抬头仅有一小片天空的区域里,亓振在每天的忙忙碌碌中逐渐走出阴霾。他的积极乐观,也感染着周遭的同事和工友。好在日子终于回归了正轨,2021年4月,亓振休假回家,看着母亲身体康复,亓振很庆幸。
如今,回望那时的日子,亓振笑了,他笑自己感染上疟疾时的脆弱,也笑自己曾因物资短缺只能穿着破洞衣鞋上班的尴尬和滑稽。“没得过疟疾都不好意思说来过贝宁,没穿过破衣服也不好意思说在贝宁的工地奋斗过。”用亓振的话说,见过大风大浪,心里从此多了份坦然。
“路是自己走的,必须坚持下去”
与亓振年纪相仿的李嘉琦在中天阿尔及利亚办事处担任翻译。因为翻译工作的特殊性,李嘉琦不得不在防疫意识淡薄的阿尔及利亚频繁与人打交道。为此,她通常戴着两层口罩,一层普通的和一层N95。如果去人群集散的地方还要再加上一个面罩和手套。
阿尔及利亚8月的气温直逼40摄氏度,从2021年刚到时的严重水土不服到如今基本如鱼得水,东北姑娘李嘉琦挺了过来。“路是自己走的,必须坚持下去。”
实际上,作为家里的独女,父母希望李嘉琦能尽可能地待在家乡。可在法国研读法语教学专业的李嘉琦早已做好了出门闯荡的思想准备,“学我们这专业,就得有去法语区的准备,条件艰苦是跑不了的。”
两年多以来,李嘉琦从一个建筑小白到如今可以应付各业务口的专业建筑行业翻译,这离不开她的爱钻研与不服输。除了专业词汇的积累学习以外,李嘉琦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心得,“当地人对专业词汇的表述也不是特别专业,所以作为翻译,你首先就得弄清楚他所指何物,只有抓住了主要点,才能保证整个翻译语境的准确性。”
“身体多累多苦,心里都是暖的”
在中天的北非项目上,有胡恩林、亓振、李嘉琦这样的一线员工,同样也有作为劳务输出者,在大洋彼岸工作的基层工人。
王胜利是贝宁0021项目的制砖机操作工,在中天工作已有三年。别看他一身腱子肉,却也抵不住贝宁的蚊子。2021至2022年,王胜利先后三次感染疟疾。在雨季,几乎天天可以看到他的胳膊上带着留置针头。尽管员工宿舍中会定期喷洒防蚊虫药物、使用蚊帐,但贝宁的雨季闷热潮湿,蚊虫大量繁殖。户外作业的工人经历一天的高强度作业,身体疲劳,抵抗力下降,在被携带疟原虫的蚊虫叮咬后,极易感染疟疾。而贝宁当地的医疗条件极其简陋,感染了疟疾也只能通过三五天的吊瓶缓解。更为恶劣的是,在治疗疟疾的同时,患者通常还面临着细菌感染的风险,严重者甚至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
好在项目领导和工友的照顾下,王胜利最终完全康复了。该项目部对工友的照顾以及在异国他乡国人之间的情谊,让这位糙汉子满含泪水,“在中天干,身体多累多苦,心里都是暖的。”
从1998年至今,中天的海外之路已逐渐成为助力中天发展的另一重要战场。“在海外,既要吃得起身体上的苦,还要吃得起精神上的苦。”这是中天控股集团海外公司内训时常被提及的一句话。时至今日,中天海外人用信念与坚毅撑起中天的奋斗之魂,不断为中天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