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国家十二部门协力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实施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

本报讯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会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民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协力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政策举措和工作机制,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建形成一批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案例,体育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乡村全面建立,乡村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运动促进健康作用凸显,乡村体育产业发展更有活力,乡村体育文化更加繁荣。

《意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从体育促进乡村公共服务、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意见》提出要实施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运动健康中心建设专项行动、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乡村体育后备力量“雏鹰计划”及“美丽乡村”品牌体育赛事活动等五大行动计划。

在建设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方面。实施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结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健身设施,加强乡村特别是脱贫地区乡村公共健身设施和器材维护更新升级工作,支持沿边地区有条件的乡村提升公共健身设施质量,推动农村提升村容村貌、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推动制定乡村公共健身场地和器材配置标准,按标准补齐乡(镇)、行政村(社区)健身场地和器材配置短板,建设完善县级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企事业单位开展送体下乡活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向农村捐赠体育器材、体育用品。积极推进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将乡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补齐乡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短板。推动有条件的乡村学校体育场地向村民开放。

在打造乡村特色户外运动消费场景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在开发山地、河流、古驿道、乡道时,统筹规划建设健身休闲绿道、登山步道、山地户外营地、汽车自驾营地、航空飞行营地、运动船艇码头、徒步骑行驿站、研学旅行基地、体育培训基地等,打造具有田园风光、乡土风情的体育特色村庄和配套户外运动设施,打造满足全家庭成员、全年龄段、多层次、多样化户外休闲需求的消费场景。

在推进绿色健身设施建设方面。将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乡村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各环节、各方面。推进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在体育场馆、健身步道等户外设施建设中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通过节能降本改造降低体育设施能耗。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健身设施管理服务效益。发布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通用规范,引领建设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

打造绿色生态体育空间。依托乡村山水林田湖草沙及古村落、古驿道、古遗址等特色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推进国家步道体系建设,完善户外运动配套设施,打造汽车露营地、航空飞行营地、山地户外运动营地等户外运动综合体,形成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全民健身新空间。

(本报综合报道)

2023-06-29 国家十二部门协力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1663.html 1 3 实施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