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我们企业融入血脉里的一个特质。”日前,在上海宝冶冶金工程有限公司举办的“凝心聚力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谋篇布局描绘美好冶金未来新蓝图”企业开放日活动上,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李红介绍,近年来,冶金工程公司以创新谋求在转型变革浪潮中的发展主动权,其中旗下5个创新工作室已成为这家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项目难点“攻关站”和人才培养“孵化器”。
活动中,记者现场观摩了李鹏高炉大修创新工作室、上海宝冶绿色节能型石灰窑EPC技术创新工作室、钱国电气安装调试创新工作室。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个创新工作室仅有十几人的“小”规模,却能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为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与进步。
由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宝冶冶金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鹏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是冶金工程公司成立的第一个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主要围绕高炉模块化大修、高炉残铁解体、高炉模块化设计、高炉不进人更换冷却壁技术、大型冶炼高炉技改建造三电快速安装技术等进行科研攻关,形成了系统性的高炉综合技术。该工作室创新成果已广泛应用在国内外钢铁施工中,整体提高了国内高炉大修、中修、检修、智能化改造等技术水平,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炉技术新标杆。
除了高炉大修技术,该工作室还将冶金建设中的高新尖技术延伸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例如,参与建设了北京冬奥会中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施工工艺最为复杂的项目——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赛道。李鹏带领团队从设备选型、喷射料研发到喷射工艺研发、特殊操作人员培训等进行自主研发。施工过程中成功研发出赛道曲面喷射成型方法、曲面平整度控制方法、赛道檐口模板支设方法等多项国内先进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的赛道高密度高强度混凝土喷射技术,为国家节约专利费2000万元,同时开创了国内结构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先河。据统计,工作室成立至今,其研发的各类成果已间接为业主创造了经济效益近10亿元,为企业创收9600多万元。
但仅仅依靠这一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单打独斗”,企业的创新创效还难以向纵深发展。为此,冶金工程公司又相继成立了“上海工匠”钱国电气安装调试创新工作室、耐火材料创新工作室、绿色节能型石灰窑EPC技术创新工作室和工业建筑现代焊接技术运用创新工作室,发挥已有劳模、工匠和能手的带动效应,启用人才杠杆,同时广泛吸纳年轻员工,使创新工作室成为员工成长的“练兵场”、技术创新的“主阵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和人才支撑。
活动中,冶金工程公司还展示了企业五大品牌——“冶金建设国家队”“一带一路先行者”“绿色发展先锋队”“核心技术引领者”“高炉传奇缔造者”以及企业五大专业——数字化建造专业、筑炉专业、机电专业、钢结构专业和装备制造专业的发展成果和综合实力。李红介绍,每一个品牌和专业都需要强大的技术创新的支撑。而这五大创新工作室基本上涵盖了冶金工程公司的专业特点,并分为技术类和技能类,以便与他们的参建工程建设中的各个领域、实践环节互相结合。“未来,还设想成立管理类的创新工作室,能让我们这个创新体系内涵更丰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护航。”
(记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