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扩大国内需求、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是优化供给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投资结构继续优化,重点领域投资继续加强。其中,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各方面积极推动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持续显现。
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多个重大项目密集开工,为扩内需、稳增长、惠民生提供有力支撑。
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呈现加速、提质、升效特征
作为拉动投资、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7月以来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例如,7月3日,安徽合肥、芜湖、黄山等地776个制造业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4898.2亿元;7月11日,广东广州南沙举行第三季度重大项目开工竣工活动,共有54个重大项目开工竣工,项目总投资超1300亿元;7月12日,广西南宁开(竣)工项目共191个,总投资约474.45亿元。
近期全国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呈现加速、提质、升效的特征。从具体行业看,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占比较大。
具体来看,上述广西南宁市开(竣)工项目就涵盖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以及市政基础设施、教育项目、社会民生等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大项目,呈现出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社会效应好的特点;安徽合肥等地开工的重大项目中则包括数据中心、半导体部件、新能源汽车、光电科技、航空航天等行业,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半数以上。
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下半年有望呈现整体加快态势
与此同时,诸多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如7月16日,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引汉济渭黄池沟分水池闸门缓缓开启,水流通过黑河供水连通洞,进入黑河金盆水库西安供水管线,实现引汉济渭工程向西安先期供水。引汉济渭工程是破解陕西省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调水工程(一期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组成,总投资约516亿元。
“距离封顶还有3个月,5号主塔已进入最为紧张的施工阶段。”负责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花江峡谷大桥关岭岸主塔施工的贵州公路集团三公司六安高速七标项目部常务副总工程师刘盛涛表示,设计262米高的主桥墩正以平均每天0.8米的速度“长高”。
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在建的又一个世界级超级工程,主桥跨径1420米、桥面至水面高度达625米,均刷新世界纪录。建成后将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山区桥梁跨径第一桥。
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原因在于各地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形成推进项目建设合力。通过提供项目审批便利化措施、减税降费、优惠贷款等政策支持,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其投资意愿,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的建设。如今年以来,陕西省各地市各部门把高质量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形成了上下齐心抓项目、你追我赶上项目、紧锣密鼓干项目的浓厚氛围。上半年,陕西省643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00多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57%以上,245个新开工项目已开工八成以上,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和开工率均快于序时进度。
当前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窗口期,加快重大项目推进力度,有助于发挥投资的带动作用,助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专家表示,下半年各地重大项目开工相较于上半年,有望呈现整体加快态势,政府投资力度会进一步提升,补短板、强弱项的基础设施投资会持续跟进,对经济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政府的重大项目将会重点围绕国家粮食安全、交通网络安全、基础能源安全、通信信息安全等领域展开,而市场的重大项目将会持续集中于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应用领域。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