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设计

版本升级,上海大学土木类学科重装上线

□李武英 陈 雯

编者按:近年来,土木建筑类专业的高考招生面临了不小的挑战,从原来的最高分“抢着报”到被学生和家长冷落,这是否是土木建筑行业“夕阳化”的铁证?带着这些问题,《建筑时报》策划了“走进高校”系列专题采访,揭秘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新思路,探究行业发展大趋势。上海大学作为第一站,本报记者采访了教务部副部长、实验实践处处长杜晓庆以及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副院长、里斯本学院副院长任重。

从高速度到高质量 行业变革势不可挡

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基建快速发展的40多年,土木建筑行业站在“风口”上“乘风翱翔”,行业的火爆导致多年的招生吸引力爆表,是高分学生甚至“状元”们最心仪的专业选择,2023年招生信息显示,设立相关专业的高校达到上千家,培养了一大批基本适应快速设计建造的人才。

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5%,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乡建设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在这个状况之下,行业迫切需要树立新发展思路,将扩大内需与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结合,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发展新路。《“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建筑市场在与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要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工业化协同发展,加速数字化、装配式、信息化、绿色低碳等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

响应未来发展趋势 学科建设版本升级

2023年2月,教育部会同发改委等五部门共同发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建好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专业点、300个左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在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科取得突破,形成一大批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深化新工科建设,对现有工科专业全要素改造升级,将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成果、最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据此各高校也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学科设置。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探索:双学位项目实践

2019年年底,国务院学位办推出了双学士学位项目。2020年初,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联合管理学院一起申报并获批了“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考虑到建筑业转型升级需求,该项目引入了智能建造理念,又邀请了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建筑机器人团队参与项目建设,通过改造传统课程,研制新课程,来自土木、管理和机械等三个学科的老师一起构建了双学位项目的新型课程体系。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双学位项目对接国家和上海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秉承钱伟长“全人”培养理念,培养适应建筑业转型升级需求、掌握智能建造及信息化工程管理的知识和方法,具备工程实践、技术创新、数据分析、商务沟通、组织协调、管理决策的能力,能够从事重大工程的全过程管理与咨询、项目策划与投融资决策、可视化设计、智能化建造、智慧运维和设施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探索:中外合作办学

国际化是上海大学发展的重大战略。近年来上海大学积极探索与国际一流大学在学位项目方面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办学经验、管理经验,优势互补,实现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在探索中形成新的办学思路、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大学于2022年4月获得教育部批准,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合作成立了上海大学里斯本学院,并在2022年完成首届本科招生。葡萄牙是欧盟工程教育9大成员国之一,具有丰富的工程教育经验,里斯本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前100强。里斯本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是由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和里斯本学院联合培养,采用全英语授课,引进欧洲先进的工程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并将管理学、运筹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法规等课程也原汁原味地带进上海大学,结合传统的土木工程力学类、设计类等课程,在培养学生技术层面的各项能力同时,进一步提升管理方面的软实力,从而满足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和发展以及面向葡语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需求,切实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2023-07-24 李武英 陈雯 □李武英 陈 雯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1901.html 1 3 版本升级,上海大学土木类学科重装上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