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晚,由同济大学出版社、茑屋书店、“城市更新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联合主办的“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分享会”在上生·新所举办。《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一书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沙永杰,上海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菁芸,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分院总工程师金山等嘉宾围绕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与发展经验展开对谈。
沙永杰教授曾留学日本和美国,也在意大利和韩国长期访学,2010年至2015年期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访问教授和双聘教授,有机会深入观察分析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问题。说起写这本书的意图,沙永杰表示:在上海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后,他强烈感觉到以往重点关注的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的城市经验,由于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基本理念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与中国城市当前转型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很难说有相关性。然后他用了大约5年时间,通过新加坡官方信息为主的文献以及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的实际体验,对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做了比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作为“局外人”,他从发掘新加坡经验对中国城市治理和城市规划参考价值的角度,做了深入思考,历时十余年,终于完成《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一书。他希望,该书能为中国城市管理相关人士和规划设计界同行提供一种参考。
《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一书由沙永杰、纪雁、陈琬婷[新加坡]所著。该书是基于中国城市转型发展视点,对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主要方面进行系统介绍和分析,为中国的城市治理决策、土地规划管理,以及城市交通、产业、环境和房地产等相关领域提供一份系统的对标城市深度案例。
该书重点阐述了值得中国城市分析和参考借鉴的四个方面——公共住宅、产业发展、环境(水资源和绿化为核心内容)和城市交通。公共住宅和产业发展是新加坡立国并能长治久安的两大基石;环境方面的举措确保新加坡水资源安全和城市环境质量,形成独具一格的新加坡城市特色;城市交通能力,尤其是公共交通能力持续提升是新加坡能够对大量建成区域实施大力度城市更新、大幅提升容量和运行效率,且确保未来城市人口规模大幅提升的根本保障条件。这四个方面都是由政府绝对主导的,在新加坡城市(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各个方面都有一套完整架构,又能在土地规划和建设实施上实现高度协调和相互支撑,体现出新加坡在规划上具有前瞻性和连贯性,而实施过程中又能保持动态调整优化的重要特点。
该书阐述的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经验包含城市(国家)治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两个层面,且自上而下,多方面兼顾,形成城市治理一体化的合理格局,切实发挥了规划的引领作用。
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为该书作序,并写道:“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城市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是中国城市今后发展的重要参考。从上海城市转型和升级发展的角度而言,东京和新加坡更应重点研究,二者各有独到的,对上海有参考价值的先行经验。”他认为,“在新加坡城市(国家)崛起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包括土地利用、住房、交通、环境和社区建设等多个方面,是新加坡发展成功的基石之一。”
另据介绍,作为亚洲城市研究的另一重要成果,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了由沙永杰与岗田荣二组织撰写、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与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合作的《东京城市更新经验:城市再开发重大案例研究》,在阐述东京城市形成演变过程、城市规划管理法规及再开发项目机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12个城市再开发案例进行分析。这些案例与东京中心城区内12个重点区域的更新发展密切相关,并重点聚焦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结束后针对城市重点区域实施TOD模式,以及对东京城市发展产生巨大积极作用的重大更新举措。 (本报记者 吴真平)
沙永杰教授分享该书心得。 吴真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