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国钢结构协会组织召开“地下综合管廊人民防空防护标准、技术措施及装备研制”科技成果评价视频会。该成果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
评价会邀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侯兆新为组长,海军研究院专业总师徐晓伟为副组长,火箭军研究院郭远非、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黄剑、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丹伟为成员。会议由该协会秘书长李庆伟主持;北京国建标工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屹东、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建标公司技术总监彭飞、地下一院主任王小利等项目主要完成人参加会议。
会上,建标彭飞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研究背景、关键创新技术及成果应用等内容。评价专家们审阅了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组结合我国实际国情需要、人民防空法,以及城市人防设施相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等,开展了城市综合管廊相关防护标准、技术措施及口部防护装备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创新成果为以下三个方面:
创新成果一:首次系统论证并制定了地下综合管廊人民防空防护标准和防护战术技术措施,编制了《综合管廊兼顾人防需要技术设计导则》《综合管廊孔口防护设备选用图集》等技术标准,有力地促进和规范了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兼顾人民防空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
创新成果二:首次研制三大类“新型地下综合管廊口部系列化智能防护设备”,满足5级、6级人防抗力的设防要求,发明了“自动切换式手电动两用”“智慧一体化防护锁具”“弧形无障碍门槛”“防护防火密封功能一体化”“自动感知防排水”“门框承插式精确预置锚筋技术”和“封堵板内置可拆卸式执行机构”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综合管廊人防设备产品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和可靠管控使用与维护。
创新成果三:开发了管廊人防防护的成套建造技术,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具有结构体系优异、加工制造工艺高效优质、安装运输便利、低碳环保等特点,较传统防护设备成本降低30%左右。
该项目成果有效地解决了行业技术壁垒,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全国多地进行了示范应用;通过了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权威部门验收与鉴定;科学性,实用性强,保证了兼顾人防需要的综合管廊设防设施的高质量,其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新型地下综合管廊口部系列化智能防护设备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