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协会动态

建筑行业随着城市发展得到长足进步

安徽淮北注重建筑领域安全生产

近日,安徽省淮北市建筑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口子国际大酒店召开。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孙露露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局长唐成营主持。县区(高新区)住建部门主要负责人,局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淮施工、监理企业代表等210余人参加。

会议回顾了该市建筑领域发展现状,指出该市建筑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破解思路。

一、行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该市建筑业企业数量从不足100家到目前为至已发展到了1149家,资质总量也得到了空前提升,从过去的300余项增加到目前的2400余项。全市已有特级企业1家1项,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19家26项,二级资质115家459项,三级资质385家1930项,劳务企业630家。2022年建筑业产值增速为9.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2023年一季度建筑业产值增速实现9.0%。截至目前全市37家企业分别获得“相王杯”“黄山杯”等荣誉称号。

以上数据表明,该市的建筑行业随着城市的发展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淮北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该市建筑业的发展;特别是2022年6月,该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淮北市持续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这一政策的颁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该市建筑业的发展。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在当今经济发展态势和市场环境下,该市的建筑企业仍然存在着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资质过低、竞争力薄弱、发展速度过缓等等诸多问题。这种现状,已落后于淮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落后于整个大的建筑市场竞争的需求。

(一)资质方面

目前,全市建筑业资质企业虽已有1083家,这其中虽有特级资质企业、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但更多的是二级资质企业和三级资质企业;今年一季度,全市统计范围内的61家二级及以下资质建筑业企业仅完成产值2.86亿元,占全市建筑业产值的15.1%。这说明,淮北市的大部分建筑企业还普遍存在着产业规模总量较小、优质企业不多、市场竞争力量薄弱、市场竞争难以规范等等现象。

(二)市场占有方面

从市场占有上看,受企业自身实力和招投标等因素的影响,淮北市建筑业企业在本地项目投标竞争中一直中标率较低。如2022年淮北市房建和市政建设项目239个、合同造价203亿元,本地企业中标仅114个,占比47.70%。

(三)市场秩序方面

由于目前的信用评价结果在项目招投标中应用范围还比较狭窄,仅亿元以上政府投资项目使用了信用分制度,而大多数招标项目又对投标企业资质和业绩要求较高。这种情况使得淮北市大多数建筑企业多数项目仅凭自己实力难以中标。因此,借用资质、项目挂靠、低价投标等影响公平竞争的乱象就屡禁不止。

(四)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方面,也存在高资质单位中标,低资质单位承接施工,或者压价分包、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等乱象。各项目建设主体监管力度不大、手段缺失,管理“缺位”“失位”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会导致建筑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存在着较大隐患。

此外,大部分建筑企业在科技创新、研发投入、申报奖项等方面也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或不够了解的问题。

以上种种现象,已严重制约了该市建筑企业的发展。

三、整改提升思路

现今形势下,建筑行业路在何方?整个行业怎么发展?结合行业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大力气。

(一)积极帮扶,促强推升本地企业快速发展

一是加强对企业调研,实施分级分类帮扶政策,借由本年度省经信厅牵头开展的“专精特新”企业扩面工作,实地走访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

二是落实资金奖励政策,加大对产值高、税收多、贡献大的企业的扶持,让龙头企业更强。

三是实施创优行动,推动企业成长,今年1-6月,共有32个项目获得“相王杯”“黄山杯”,推荐5个“市级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9个“省级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2023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优秀建筑业评选活动方案》,评选淮北市优秀建筑企业40个。

四是支持优势企业“抱团”发展,探索组建企业联盟,以增强竞争力,共同开拓市场。

五是针对该市建筑企业“小散弱”等问题,积极推动差异化发展。引导支持中小建筑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转型,重点在建筑智能化、爆破、电力、消防、环保等细分领域,打造一批特色专精的企业。

六是积极培育建筑业企业及从业人员。常态化开展企业座谈、政策解读、知识培训等活动,不断推动行业各类人才的成长。鼓励企业争创“省创新型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

七是鼓励该市建筑业企业转型。紧盯建筑业工业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方向,依托市高新区、煤化工基地等产业园区,加大“双招双引”,加快装配式、绿色节能、智能建筑发展,打造淮北高端新型建材产业集聚区。

(二)促进招标方式方法的改进

企业的壮大离不开生产规模的提升,尽快改进现有的招投标方式方法让更多的本地企业能够中标,是淮北市行业提升的必由之路。计划推进以下方面的修正:

一是扩大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落实评定分离。学习江苏、浙江以及该省合肥、阜阳、安庆等市做法,扩大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在项目招标中的使用范围。

二是放宽招标条件,对1000万元以下项目不再设置业绩要求;监理单位、小型项目招标中,降低门槛、放宽条件,对投标企业资质和业绩不再设置过高要求,进一步提高本地企业中标率。

三是鼓励招标人设置“接受联合体投标”条款内容,推动本地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以联合体方式投标。

(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环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环境条件,行业要想发展应该十分困难。所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建筑市场监管,深入开展建筑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压实建设单位管理责任,加强标后履约行为监管。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联动执法机制,从重从快加大违法行为查处。

二是加大淮北市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筑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真正将信用评价结果与工程项目招投标、保证金缴纳、评先评优等挂钩。

三是净化招投标市场,严厉打击围标串标、借用挂靠资质、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建立工程款结算、协调、仲裁和清算的约束机制,遏制竣工不清算等拖欠行为,加快国有投资项目工程审计和结算速度,破解建筑业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

五是做好优质高效服务。住建局作为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企业资质升级、增强和市场拓展等服务。

六是进一步发挥淮北市建筑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当好政府和会员的助手和扶手,进一步提高协会的服务层次、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协调好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办好各类人才“学习班”,“借脑借力”高校专家资源,助力推动该市整个建筑业企业的不断进步。

(四)服务大局助力政府招商

扩大有效投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事关全市持续发展的大局,因此招商引资又一次进入市委市政府2023年的重要工作日程。今年6月,按照市投资促进中心的安排,住建系统承接的招商任务,就有分管市长和市协领导挂帅的“绿色建材”“建筑业和高端地产产业”两大项目。

按照工作规划,“高端地产”招商以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为导向,把房地产业转变为高端地产整体开发,着眼布局于东部新城、高铁西站等,谋划适合系统投资、区域投资的重大项目,计划采取组团化、打包式的功能整合,招引优秀的国企、民企参与城市设计、投资、建设和运营,助力现代化美好淮北建设。

“建材产业”招商,则是着眼于该市“双碳”目标,以“五群十链”为引领,发挥该市煤矸石、粉煤灰等矿山资源优势,重点补充绿色建材产业链,发展配套的上下游、关联性服务企业。为此,着眼于新型节能建材、光伏新能源等企业的招商,以助力打造别具特色的皖北绿色建材基地。

全面细致分析了淮北市建筑行业的现状后,面对当前形势,孙露露又对该市建筑领域安全风险问题进行特别强调。要求参会人员务必认识到该市建筑领域安全风险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形势依然严峻,各单位要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落细落地。

一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第一责任人”要守法履责,带头研究组织本企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带头落实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带头组织对动火等危险作业开展排查整治、带头组织对有限空间作业开展排查整治、带头组织对外包外租等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排查整治、带头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

二是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各县区(高新区)住建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带头抓,靠前指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要敢于动真碰硬,查处一批突出问题、公布一批反面典型、移交一批违法线索、处罚一批违规企业,形成有力震慑。

三是突出季节性安全防范。要落实防暑降温工作要求,避免高温时段户外作业。要做好暴雨、雷暴、强对流天气应急预案和物资储备,一旦发生险情,果断停机撤人。高度重视晚上6点以后、早晨8点以前非常规工作时段的施工安全监管。重点排查位于山区、高边坡附近和正在进行基坑施工的建筑工地地质灾害事故防范。

四是强化应急管理工作。要加强与应急部门协作,形成合力,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确保通信联络和信息渠道畅通,确保遇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情况、指导救援、迅速上报。

会议还对近期市住建领域防范和遏制高处坠落、坍塌、管道挖破等安全事故,以及打击违法发包、违法分包、挂靠、层层转包等行为专项督导检查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通讯员 王钊)

2023-08-14 建筑行业随着城市发展得到长足进步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2226.html 1 3 安徽淮北注重建筑领域安全生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