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以高品质建设注入城市新动能”学术论坛暨第三届普罗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康莱德酒店9楼宴会厅举办。
该活动是在《建筑实践》、上海市建筑学会的学术指导,以及上海建实建筑科技发展基金会的特邀支持下,由Pro+Award普罗奖组委会、上海璞若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学会地产建筑师分会主办,美国建筑师学会(AIA)上海分会、英国建筑研究院(BRE)中国分院联合主办。
普罗奖设立的初衷是从城市建设全过程产业链的视角,发现优秀的建筑设计,培养优秀的建筑师,褒奖地产建筑师和发展商优秀的策划,做好项目的后期评估,更好地为人民的生活服务。
本次活动围绕“以高品质建设注入城市新动能”主题展开讨论,分为学术论坛、主题沙龙、颁奖典礼三个部分,希望在地产行业迎来新变革之时,汇聚开发商、设计企业、设计咨询顾问公司等各方力量,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城市高品质的发展。
学术论坛由上海市建筑学会地产建筑师分会会长戎武杰主持。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建筑实践》杂志主编曹嘉明做开场致辞。
曹嘉明指出,基本建设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关键是在新时代中如何高质量的发展。面对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化等科技迭代,城市更新、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的城市发展的新要素下,如何塑造新时代的城市发展,提供宜居宜业的城市建设,塑造更人性化的公共与居住空间环境,成为建筑行业追求新价值的目标。不少发展商已经从以往短平快投入产出的思维模式转向了长期持有、高质量运维,以高品质的产品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理念。行业从业者们也试图在多元领域,通过多种的方式找到对应的有效措施。普罗奖的设立就是对获奖项目和获奖设计师给予肯定,并鼓励本土优秀的设计师坚持原创、勇于创新,共同促进城市高品质的发展。
战略合作,互利共赢
戎武杰表示,上海市建筑学会一直以来致力于推进建筑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地产建筑师分会从2018年成立以来,已经发起和举办了数十场活动,为行业协同发展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推动行业的高品质可持续发展。上海市建筑学会地产建筑师分会与美国建筑师学会上海分会和英国建筑研究院中国分院,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为原则,建立了长期全面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建筑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科技支撑,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关系。三方在理论研究、资源共享、成果应用、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和交流。同时,为保证有效开展合作,拓展合作渠道,双方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协调机制,将定期作为开放平台开放交流,召开群众会议。
美国建筑师学会上海分会会长谢启德在致辞中说,以高品质建设注入城市新动能,这是新时期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新课题与新挑战。中国的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房地产行业进入了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售并举的新时代。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一个深刻的演变,地产设计行业也迎来新的变革和机遇。建筑师群体必须要有一个更开放的心态来拥抱这些新变化以及新元素,努力做到与城市风貌协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英国建筑研究院中国分院总经理赵戈平表示,在城市以提高质量、提升内涵为转型发展目标的当下,建筑师更应该回归对人本的思考,关注更健康、更均衡、更稳妥的生活方式,回应新时代下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需求,善于发现城市中既有建筑重新利用的可能,探索建筑灵活性与可持续性的并存。
学术争鸣,预见未来
学术演讲环节,第一太平戴维斯策略顾问部主管、高级董事朱锋带来《消费场景的变化,非标特色商业的打造》报告,通过分析新时代各项因素影响下的消费者的六大消费心理转变,进而分析目前消费场景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国内外热门城市中的经典商业案例,为目前的商业体及品牌带来与时俱进的参考和借鉴,并研判消费空间趋势的一些诉求,其中突破性的设计概念、强辨识度的建筑语言、多形态的商业空间、主题化商业场景是四个核心。
天强管理顾问总经理祝波善在《洞察设计未来,创新引领发展》报告中,通过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数据分析和解读,指明行业发展面临的新的市场空间和挑战。他指出,行业正在进入深刻转型期,场景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才能实现可持续。从开拓市场到创造市场,从空间功能到场景价值,从结果满足到过程体验,从个体价值到生态价值,未来城乡发展的新场景是永续逻辑下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元互动。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汪孝安以《传承创新,激发城市持续活力》报告,阐述城市动能源自文化底蕴,并对千城一面反思,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走向,给出可持续的灵活应对策略。他说,房地产是城市空间架构的重要基础之一,城市肌理与建筑文脉,很多都是由房地产板块组成的。改革开放40年来,涌现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城市建设项目,建筑师用自己的专业性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地产建筑有很多复杂的社会性、文化性、学术性、经济性和技术性,以及从业者价值体现的问题值得广泛的探讨。
国际知名建筑大师,上海白玉兰奖获得者马溯·斯特贝尔带来《下一代垂直城市》的演讲。曾设计过迪拜塔、上海中心大厦的他,一直致力于垂直城市的研究。他认为,超高层相当于一个垂直城市的功能。从形体到结构,每一个超高层的品质都是从一代代作品延续中得以提升。从太湖边的第一个垂直博物馆,上海中心大厦中庭空间利用,再到近期广州项目中设置6个不同的空中总部大堂,马溯希望从设计的角度,将下一代的超高层新产品提供给市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曹晓昕做《要素重组思维方式下的城市更新》主题演讲。他认为,要素重组对于设计非常重要,而这样它会产生更新、创新。他列举了“寻梦牡丹亭”“天通苑文化中心改造”“何各庄93号地”“上海亚兰德医药产业楼”等案例,阐述了高品质建设的本质:物性的通达,即人通物,物达人,从而“通物性而审贵贱”。
主题沙龙环节由上海市建筑学会地产建筑师分会副会长杨凡和上海市建筑学会地产建筑师分会副会长王宏伟主持,邀请了瑞安房地产助理总经理徐化军、中旭恒创产业集团总裁郑华、万科上海产品合伙人方海锋、上房城新副总经理沈兵就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商业建筑设计与运营变化、未来走向以及数字化赋能等议题展开讨论。
表彰
当天晚上,“第三届‘Pro+Award普罗奖’颁奖典礼暨第四届启动仪式”成功举办。经过30多位院士大师、国际学术专家、地产行业专家层层筛选,共评出256个优秀获奖项目与20位Pro+年度杰出设计师。100余位知名建筑师、设计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代表当下城市建设诉求的项目,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待未来发展,寻求地产行业的时代变革与发展。
颁奖典礼上,众多公司领导参加活动并领奖,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华、尤安、联创、日清、霍普、水石、goa大象设计、查普门泰勒、Benoy贝诺、秉仁、KPF、SOM、HKS、Aedas、AAI、gmp、晋思建筑、伍兹贝格等50多家设计企业,以及绿地控股集团、华侨城华东集团、上海万科、中旭恒创产业、上房城新、山东黄金、瑞安房地产等地产公司。
“武汉BFC复星外滩中心|御江廷-云轩”“洛杉矶索菲体育场”“苏州大悦春风里”“京东集团西南总部大厦”“烟台亚东柒号文创园”“长泰福隆·心乡谷”获得铂金奖,获奖代表在会上进行了交流。作为一个优秀的项目,应具有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得到行业和社会的认可,需要全产业链每个环节的精细化和品质的保证,是全产业链每一位建筑同仁的匠人精神和辛勤付出,应该予以认可和表彰。
第三届“Pro+Award普罗奖”颁奖典礼之后,宣告第四届“Pro+award普罗奖”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