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建筑

王蔚:乡村小厕所国际获奖背后的逻辑——此时此地的本土意识

□本报记者 吴真平

近日世界知名建筑网站Architizer公布了2023年A+Awards获奖作品。建筑师王蔚的乡村小建筑《菜园厕所》荣获今年的A+Awards建筑奖。

此次获奖的菜园厕所位于安徽天柱山山脚下的万涧村。原址就是村民自建的厕所,原建筑外观十分简陋,仅一层结构,而且年久失修,墙体破损,如厕体验差,后来慢慢废弃了。修建菜园厕所之前,厕所由该户的老奶奶看管。

2019年,受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邀请,王蔚来到万涧村主持杨家老屋的空间改造,将一栋逾500年历史的民宅改造成一所乡村博物馆。王蔚教授是一位将本土地域作为实践场地的建筑师,她和四面田团队以贴近村民的工作方式在乡村进行了十年的建筑实践。北到河北,南到广东,西到四川,东到江浙,他们以空间配合乡村产业和村民的日常,将生活、生产作为建筑的宗旨进行创作。

菜园厕所是与毗邻的杨家老屋空间改造项目紧密联系的。杨家老屋今后将是万涧村的乡村博物馆,而老奶奶也同意将厕所重建后作为乡村博物馆的配套使用。

从城市到乡村

王蔚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以后,凭借她在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和美国纽约KPF事务所的职业实践和顾问经历,在留学、研究、教学的基础上,一直坚持一线的建筑实践。

自2012年起,王蔚跟随她的博士导师参与中国工程院国家重大课题《村镇建设与管理》,对全国范围内的乡村做了较大范围的调研。在这之后,她带领四面田工作室团队完成了多项乡村规划,落地实施十余个旧村改造及新村建设,完成农居设计数百户,乡村公共建筑数十项。

王蔚驻村设计的四川省白马村获得过“2019年度四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四川省十大幸福美丽乡村”等荣誉。四面田工作室参与实践的还包括习总书记多次视察的河北省阜平县村落,其中的阜平县平石头村经四面田工作室的乡村设计和驻村工作,被京东集团在全县域范围内选择为对口扶贫村落。此外,还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的“安徽省潜山市皖西南传统村落保护试点项目”,即本次获奖的菜园厕所所在地等。

王蔚的乡村实践被英国《建筑评论》杂志报道过,她的古蔺县白马村的瓜田厕所设计也被中国国家画院《2016年中国公共艺术年鉴》收录。2018年英国出版的《中国新建筑:20位筑造未来的女建筑师》一书里,王蔚是唯一一个展示了乡村建筑作品的建筑师。

除乡村设计实践外,四面田工作室还创立四面田讲堂。这是中国第一个以乡建为主题的民间讲堂,旨在传播进步乡建理念,分享在地实践经验,服务村民及共同体,寻求城乡共荣发展。

每一个设计都是此时此地的工作

王蔚有着丰富的在地经验,然而,每到一个乡村,还是会遇到不一样的场地情况。

菜园厕所虽小,但设计方案也经过了两次创作,最终方案对施工的技术性有一定的要求,施工队伍表示自己的技术水准还需要提升,因此王蔚不得已在形式上做了妥协,进行了简化。

最初设计菜园厕所时,采用和兼顾杨家老屋空间改造的策略,以轻介入、轻设计、轻处理的思路,创作了一个轻盈的屋顶形式;但是在对村庄的气候环境深入调研后,王蔚发现,万涧村冬季的降雪量会给屋顶增加较大的荷载,于是她主动调整了屋顶形式。转折屋顶,提取了杨家老屋的屋顶形式元素;概念来自四水归堂,是传统中国民居的重要形式,寓意水聚天心,天人合一。雨水的回流,也寓意着希望的回流。王蔚调侃道:“在这个小建筑里,更多的是表达一种‘肥水流入自家田’的美好祝愿。”

屋顶小小的起伏转折与其背后的山体形成某种呼应,耐人寻味。虽然,建筑师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局部做出了妥协,但最后的呈现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建筑师最初的创作意图。

建筑·人·关系

乡村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往来十分密切,邻里关系尤其重要。在王蔚看来,乡村厕所同时涉及私密和公共的话题。在设计菜园厕所时,她加入了更多的公共空间和复合功能的元素。

建筑师在构思中保留了原有地基,更新了厕所外立面形式。在建筑内部,将原本只有一个蹲位的废弃厕所做了男厕女厕分离,并新增无障碍卫生间,为残疾人提供更舒适的如厕体验,又设置淋浴间满足附近村民的洗澡需求,展现出建筑师应有的人文关怀。

厕所的屋面空间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在使用功能和生活场景方面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屋面上设置了蔬菜种植槽,方便老奶奶在屋顶种点日常蔬菜,这也是菜园厕所得名的缘由。村民还可以在屋面小憩,这种种日常活动本身也是一处风景,融入村庄的整体氛围中。

本土概念的另一种诠释

万涧村民居多采用白色砖墙,白墙青黛承载着村落的公共记忆,也是多年来村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蔚选取了一些本土的材料,白色砖墙、深色坡屋面,与周边环境相宜;同时大胆地使用了轻钢结构、波纹金属面、U型玻璃等现代材料。局部的金属立面隐约反射周边环境,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起伏的屋面颇具现代感,且与毗邻的杨家老屋呼应,在新与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小小的厕所表达了王蔚希望在建筑创作上突破以往对于本土概念的理解。她归纳道:“我们有意通过当地民居屋顶形式的现代转译,与较为现代和前卫的材料碰撞融合,使建筑呈现‘既熟悉又新奇’的视觉印象,并以此来打破人们对于乡村通常意义上的形式传承,以符合当下生活内容的建筑和空间形式来倡导‘当下’的理念,与邻近正在进行的博物馆设计构思相呼应。”

菜园厕所建成后,引起当地村民的好奇。而附近杨家老屋的改造已进入收尾阶段,这个历史底蕴丰富的老宅不久将华丽转身为乡村博物馆,热切期待着第一批访客。

2023-08-21 吴真平 □本报记者 吴真平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2427.html 1 3 王蔚:乡村小厕所国际获奖背后的逻辑——此时此地的本土意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