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国首个全装配式“工业上楼”——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一期竣工投用。“像搭积木一样建厂房”“汽车搭电梯上下楼”等话题引起关注。
所谓“工业上楼”,通常指多层厂房或“摩天工厂”,是面向新经济、新业态的新探索、新方式。在深圳,“工业上楼”实践始于2015年,2021年获国家发改委发文推广。
从平房到大厦,用高楼作工厂,“工业上楼”绝非简单的厂房堆叠。这是一套生产空间从平面到立体转变的系统工程。
建筑的面积、层高、跨度、承重等,是企业入驻时必须要考量的问题。这些指标,关乎生产运营效率,也是企业对于“上楼”的顾虑所在。如何从建造端优化?
坪山大道旁,几座百米高的建筑远远看去,与一般写字楼没什么差异。再走近些,只见1—3层的层高均接近10米,一条宽阔的长坡道直通3层,楼内的柱子也显得格外敦实。
这是深圳首座创新采用“全装配智能建造”施工方式的“摩天工厂”——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厂房高达90多米,项目总占地面积10.78万平方米,可以提供32.1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
“装配式‘摩天工厂’,就是像搭积木一样建大楼。”中建科技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技术管理部经理许夏明介绍,这种施工方式将大量的现场工作前置,预先在工厂车间生产好大量成品构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吊装。
高耸的塔吊将梁柱、叠合板等构件吊运至在建楼层,施工人员再将“零部件”一块块拼接起来……许夏明介绍,已经完工的项目一期共3栋建筑,用到预制构件3万多块,钢柱、钢梁、阳台、飘窗、楼梯等,装配率超过70%。
17层楼、高90多米,是一般厂房容积率的3倍。来到3楼,层高8米,空间开阔敞亮。“企业都想要厂房空间更宽敞。”抬头指向头顶的钢结构横梁,许夏明说,通过钢框架和全装配式模数化设计,可做到楼板跨度12米,同时室内净高比传统抬高0.6米。
为满足企业设备上楼和生产需求,横梁之上,一块块8.4米长的大跨度预应力空心板整齐铺排,再浇筑一层叠合层予以加固,保证了大楼4层以上650公斤/平方米的荷载。大楼1—3层更有特别设计:层高分别达到8米、10米、8米,荷载高达2.5吨/平方米,提供了更多宝贵的首层空间。
实现“工业上楼”,还要攻克楼内垂直运输难点。
在这里,大型货运汽车可经一条平缓的长坡道,直接开进3楼室内;小型汽车则可以搭载承重5吨的汽车货梯直达顶层。同时,多台货梯和人梯联通上下,连廊坡道打通楼宇,园区已经建立起了畅通立体的人货通道。
“以前,现场现浇结构施工需要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等约40人;现在,装配式建设只用安装工、混凝土工等15人,管理人员相应也会减少。”中建科技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物资管理负责人陈瑜峰简单算了一笔账:全装配式智能建造“摩天工厂”,可节省60%的工人数量、超45%的碳排放、约16%的施工费用,并缩短施工工期。
建设端省到,最终会让企业“赚”到。南山红花岭智造产业园采用“环形坡道+高架道路”,在货运交通上实现“多首层”厂房;新东桥先进制造业产业园计划使用智能搬运机器人、智能电梯系统,提升货梯运营效率;中建八局深圳公司与罗湖区住建局推出“工业上楼”专项技术包,“堆叠式空中工厂”可实现30米以上跨度……如今,深圳各在建“工业上楼”项目百花齐放。第一批试点“工业上楼”项目已有72个,用地面积854.8万平方米,创造厂房面积2306.5万平方米。 (吕绍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