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新八级工”制度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初显

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畅通职业成长通道

2022年3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将原有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从五级延伸为八级,向上增加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向下增设学徒工——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

实施一年多来,人社部门推出哪些配套举措?技能人才感受到哪些变化?各地和相关企业的政策落实情况如何?

“新八级工”更符合产业和人才发展需要

“新八级工”制度实施一年多来,许多技术工人,突破职业“天花板”,当上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许多初出茅庐的职校学生打开了事业发展新天地。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八级工”制度,到五级工制度,再到如今的“新八级工”制度,我国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经历过多次调整。“每一次调整,都是为了适应产业升级变化和人才发展需要。”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原党委书记陈李翔说。

如今,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普及,对技能人才的综合性、融合性要求更高。再加上技能人才文化水平普遍提升,因此,在原有高级工的基础上,逐步增设了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级。同时,为加强企业生产和职业教育的联系,在初级工之下增设学徒工,有利于推进产教融合,帮助年轻技能人才成长。

在湖北省黄冈市,中能建建筑集团的学徒工王森今年刚毕业,却已经在当地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现场工作了近一个年头。管道安装、设备调试、数据测算……技术人员手把手教,王森成长迅速。在王森看来,“新八级工”制度新设学徒工,让他拥有更坚实的职业起点,“通过顶岗实习,我获得更多锻炼机会,能提前一年训练技能,在以后的发展晋升中更有底气。”

在育人才、提绩效、畅通道上效果初显

除了增加新的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工”制度还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童天介绍,在等级认定方面,明确不同等级采取用人单位自主考核、用人单位和社评组织认定、人社部门指导认定等不同的考核评级方式;在技能人才培养上,推行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在待遇上,引导用人单位工资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倾斜等。

“‘新八级工’引导企业打破技能工人收入的‘天花板’,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相匹配的薪酬和激励机制,实现技能高则工资高、贡献大则待遇优。”陈李翔说,一些企业探索实行年薪制、股权期权激励、岗位分红等激励办法,让优秀高技能人才在工资待遇上达到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待遇水平。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国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超过1100万人次,较2021年增加幅度超过80%,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近500人,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不断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

前不久,在中能建建筑集团安徽合肥长丰9F燃机项目现场,90后焊工王振宇头戴防护罩,手持电焊枪,和11名同事一道比拼焊接技能。技能比武表现将影响他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顺利的话,这次我能从中级工升级到高级工。”王振宇说。作为安徽省首批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单位,中能建建筑集团建立了专业考评队伍。目前,集团认定工种达140多个,已有396人取得技能等级证书。

“从理论水平,到工作业绩,再到品德作风,中能建建筑集团已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职业技能考评体系。”中能建建筑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曹宗保说,未来公司还将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补齐技能人才短板。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八级工”制度实施以来,已有江苏、安徽、等近20个省份组织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还有一批企业积极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陈李翔认为,如何避免企业技能认定“自说自话”,既增强认定工作的专业性,又提高市场化、社会化参与程度,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童天建议,未来,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人力资源建设新形势,不断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标准体系和认定机制,让技能劳动者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上获得公平发展机会,更好激发技能人才活力。(作者:邱超奕 李家鼎 刘新吾 游仪)

2023-08-28 “新八级工”制度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初显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2316.html 1 3 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畅通职业成长通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