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中外承包商道

第十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陆海联通与产业合作分论坛举办

9月9日下午,主题为“陆海联通,共赢发展”的第十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陆海联通与产业合作分论坛在厦门举行,旨在共同搭建福建—中亚经贸投资与产业协作平台,推进福建与中亚国家政府和民间友好交往、务实合作,助力双方企业“走出去”。

本次分论坛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管理委员会、厦门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承办,来自中国和中亚五国,以及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各界嘉宾济济一堂,共话陆海联通与产业合作,共谋发展大局。

开幕式环节,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金福、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第一副部长索列赫佐达·阿舒尔博伊、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第一副市长米兰贝克·拜贡乔科夫依次发表致辞。

“投资福建,携手中亚,陆海联通。”王金福表示,“让我们以此次论坛为契机,陆海携手发挥优势、深化互联互通,加强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四大经济’产业对接,更好服务中国—中亚友好关系大局,为共同推动经贸与产业合作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主旨演讲环节,5位嘉宾——来自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馆参赞和哈萨克斯坦有关企业机构负责人,以及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厦门)代表处、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相关负责人,分别以“一带一路”陆海联通与中土产业经贸合作、投资哈萨克斯坦、加强陆海联通深化产业合作和构建多元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新路径、推动海陆联通睦邻友好共同体以及基金助力产业合作高质量发展等为主题进行分享。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认为,中国和中亚国家毗邻而居,政治互信基础深厚,产业合作持续深化,而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行,进一步凝聚了中国同中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识,且中亚国家以其优越的资源禀赋、优惠的投资政策与中国的市场、技术、装备、资金形成优势互补,“双方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矿产资源、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领域合作空间巨大。”

据统计,2022年中国企业在中亚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9.7亿美元,同比增长63.8%;完成营业额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7.1%,业务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电力工程建设、工业建设等领域,“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整体趋缓的背景下,对中亚国家的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凸显了中国企业对中亚国家市场的信心,体现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基础设施合作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而在主题研讨环节,来自国内央企、知名企业及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负责人、乌兹别克斯坦奥林匹克委员会有关人士,围绕分论坛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据悉,近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在油气、能源、矿产等领域的产业合作持续深化——对此,发言嘉宾们结合当前合作情况,纷纷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中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他们普遍认为,产业合作是中国—中亚合作的重要内容,日益紧密的陆海联通为深化双方产业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

数据显示,2022年,福建与中亚贸易总额达83.2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增长3.8倍,年均增速达19%;福建生产的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等在中亚市场深受青睐,中亚出产的棉纱线、农产品等在福建广受欢迎;福建企业协议投资中亚达8082.3万美元,由厦门自贸片区等地启运的中欧、中亚班列已日益成为推动陆海联通、发展共赢的重要角色。

此外,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日益发挥着经贸合作前沿平台和互联互通重要枢纽的独特优势,有效助力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陆海联通,助力中亚国家更好地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参与亚洲经济大循环。 (余乃鎏)

2023-09-14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2461.html 1 3 第十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陆海联通与产业合作分论坛举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