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四局二公司在承建无锡312国道飞凤路至金城东路改扩建15标工程中,项目党支部把“技术创新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的理念植入管理团队,通过“紧抓人才着力点,主攻技术关键点,瞄准施工需求点”,培植沃土,攻坚克难,优化施组,推动了党建活动与施工生产深度融合,开累完成产值69113万元,占总造价的56.9%;累计申请专利11项,获得专利6项,确保了工程建设的本质安全、节点工期、文明施工和优质高效,受到了建设单位的高度赞誉。
一、紧抓人才“着力点”,培植沃土一呼百应
有中国中铁标杆企业之誉的中铁四局二公司,一直把创新作为“争先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以攻坚克难、提质增效和人才培养“2+1”的创新文化模式。攻坚克难是创新的重点,提质增效是创新的目标,人才培养则是创新的引擎,创新的“着力点”。
1.着力平台搭建,形成一呼百应的局面。
该公司本部设在苏州的二公司,把苏、锡、常称为“家门口”,被列为塑形创誉、高扬品牌的重点门户。工程中标后,项目党支部在“工筹”时定向把舵抓大事,提出了“以文化引领管理,用创新提质增效”的指导思想,并在项目超前筹划时,围绕工程建设的重难点,搭建了以党员为核心、青年为骨干的“创新工作室”平台,以此为沃土,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工作室由项目经理和书记挂帅,班子成员按管理分工的“责任田”分兵把口;各部门青年骨干按岗位责任的“对应口”全员参与;攻关课题几乎包含了本质安全、节点工期、质量创优、文明施工、责任成本、组织保障的各个管控层面。工作室以施工中存在的重难点为突破口,用“创新论坛”“头脑风暴”“诸葛亮会”等活动形式,有时各课题组分头行动,潜心专研;有时各课题组集中探讨,抛砖引玉;并在考核中深入开展“创新之星”评比活动,创新成果、成就纳入人才培养档案;激发大家的创新动力与热情,让创新型职工不仅出力,更能出彩,使创新在项目蔚然成风。
2.着力提质增效,激活重点创新的引擎。
项目创新的目标是提质增效,通过各种技术与管理的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无锡312国道15标段,主线路基1.762公里、辅线路基5.16公里、主线高架3.434公里,合同造价约12.15亿元,工期27个月。施工包含匝道桥4座、超长多跨连续梁1联(865米)、连续钢箱梁3联、地面桥4座、管架桥4座、老桥拆除5座,以及路面、排水、路线交叉、市政管线、河道改移及驳岸等工程,合同工期紧,施工任务重,协调难度大,文明施工要求高。其中,桩基施工不仅是整个项目的重难点,而且是效益控制关键点。
创新工作室把工艺、工序、工法、工装、工效的“五工”,作为技术创新中提质增效的重点,针对桩基施工中“钢筋笼滚焊”工程量最大、与优质、效益、环保关联度最多的特点,首先从钢筋笼滚焊机的工装创新入手,由此起到榜样引路的作用。桩基施工钢筋笼滚焊机通常采用半自动焊接方式,噪音大,光污染和粉尘污染严重,钢筋笼整体扭曲度大,不易组织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低。创新工作室采用中频逆变直流电阻焊原理,首创研制了“钻孔桩钢筋笼旋焊机”,将传统滚焊机钢筋笼旋转改为主机构旋转,设备运行参数全部由电气化自动控制,无须复杂的计算和目测定位,且一人便可操作,生产效率较以前提高了3倍。同时,旋焊机工作时三相电流平衡,对电网污染少,电流控制精密,有效提高了焊点质量、大幅度降低了人工费用、电极磨损率和有害气体排放,节能减耗效果明显。这一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双收”、被誉为建筑工地绿色施工的“神器”,已申请发明专利。
3.着力责任成本,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
由项目经理和书记挂帅的创新工作室责任成本课题组,在管理创新中,借助实验室活动的形式与要求,动员全员参与。既有热情洋溢的会议,集中探讨成本管控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又有脚踏实地的行动。从大手笔的方案筹划,到小细节的算账分析。例如,课题组每日收集现场人工、机械及材料的成本实时数据,计算并汇总形成日常和累计的成本支出数据,对比分析劳务、材料、机械等成本因素的偏差分析,做好成本管理的风险把控。在打印机旁,贴着“每天每人浪费10张纸,至项目完工共计浪费纸张1095000张,增加项目成本109500元”标语。
创新工作室打通各专业之间的管理壁垒,监控项目成本要素指标,让成本意识、责任理念落实到项目的每一个员工,贯穿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处处体现成本精细化管理,为落实企业效益提升管理目标,人人争当“经济师”,会算账、算好账,积极打造出了一支会管理、守信念、敢担当、有作为的高水平管理团队。
二、主攻技术“关键点”,提纲挈领攻坚克难
无锡312国道15标,是一个包含路基、路面、排水、桥梁、市政管线、交通道改、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工程,创新工作室针对超长多跨混凝土连续梁、预制构件结构复杂、施工组织协调难的三大“关键点”,组织课题攻关。
1.研发“超长多跨混凝土连续梁无缝路面施工”新技术,国内首创。
无锡312国道15标沿线高新技术企业多,对隔音降噪要求高。为此,设计了超长多跨混凝土连续梁无缝路面,全长865米、21跨;为顺接上下匝道,在半径3300米的圆曲线上,桥宽从33米变至51.87米,梁高由2.5米按两次抛物线变化到3.8米,为国内城市高架桥中首次采用的复杂多结构,且需分节段施工、多次合龙成为整体,施工技术难度极大。
为此,创新工作室联合知名院校东南大学开展科研攻关,研发了“分段施工利用支撑支架进行临时支撑、劲性骨架预先锁定、由固定支座所在节段向两侧对称逐一合龙方式形成整体”的新技术,其中,从模块化数字监控和精细化智慧技术入手,研发了超长多跨连续梁桥力学性能与安全性实时评估系统;结合基于数字孪生的超长多跨桥梁全寿命建管养信息化平台;BIM数字化模型融合的健康监测系统;对超长多跨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的桥梁预拱、体系转换、支座、伸缩缝等结构预偏等建模计算,均为国内首创。建成后的无缝连续路面,经过实验论证行车综合降噪水平达到50%以上,有效降低了道路环境震动对沿线企业的影响。
2.创新“桥梁大型预制件工厂化制作、现场化拼装”新工法,国内领先。
预制构件结构复杂,其中桥梁上部结构有预应力砼组合箱梁、钢箱梁、超长多跨混凝土连续梁、预应力砼空心板梁,下部结构有花瓶型墩、双柱墩、单柱墩、柱式台、桩基础等,墩柱、梁体等结构外观质量及线型要求高,现场预制,质量控制难度巨大。
创新工作室在“诸葛亮会”的研讨中,项目总工提出,这些复杂多变的线型结构,若在加工厂内在模架、胎架上进行预制、组拼和调整,既能提高整体工效,又能确保线型质量;项目经理立即拍板,现在正要求搞“管理信息化、预制工厂化、加工机械化、工程绿色化”的创建,咱们也来一个“工厂化预制、现场化拼装”施工方法的创新。为实现在加工厂内预制件的流水作业,工作室设立了工装设备攻关组,按桥梁上、下部结构的设计要求,研制各种箱梁、墩、柱等预制件的模架和胎架。针对钢结构全焊结构,焊缝较多,易产生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较大,为保证质量,工作室不仅创新了焊接变形小、焊缝收缩小的新工艺,而且采用模块化数字监控系统,对所有钢材、焊材进行技术检验和工艺评定;预拼装结构组装在胎架上进行,严格按设计线形和预设拱度对胎架进行调整。
3.创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合理统筹”的协调管理工作法,行业翘楚。
依据桥梁结构设计复杂、预制件门类众多、现场拼装高危作业、各专业队伍协同施工协调难的特点,创新工作室提出了“协调管理工作法”,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合理统筹。
针对钢箱梁结构设计复杂、预制件门类众多、外观线型要求高,创新工作室采取钢构件在钢结构工厂分段加工,在胎架上预拼装,然后运至现场吊装就位。针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不宜在加工厂预制,就在现场采用分段支架现浇。针对小箱梁、空心板梁数量大、易加工,均采用模架法工厂化预制,再利用运梁车运至桥位处,小箱梁优先选用架桥机架设,特殊地段及空心板梁采用吊车架设。为确保大型预制构件道路运输、现场拼装的绝对安全,梳理出各种危险源,制定了运输、拼装安全保障网络图和应急预案,编制了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各工序衔接顺畅、各节点计划按期完成。同时,针对各专业施工特点合理安排工序衔接、进出场时间,减少专业队伍在时间、空间上相互影响。并在危大工程实施领导带班制,关键部位、重点工序坚持旁站制、质量验收三检制,确保施工的全人员、全方位、全过程管控。
三、瞄准施工“需求点”,有的放矢优化施组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塑形创誉,创新工作室不忘初心,坚持“人民至上、优先便民”的理念,瞄准施工的“需求点”,有的放矢,优化施组,科学组织安全、文明、绿色施工,加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1.坚持安全施工,确保交通道路畅通。
无锡312国道15标段位于无锡市新吴区雪梅互通与泰伯大道之间,施工场地狭小、管线改迁难、施工干扰大,更不利于基坑开挖、大型起重吊装、跨既有道路作业,造成了既有交通与工程施工的相互影响。
为合理交通组织、迁改,创新工作室根据现场状况调查、交通流量分析,结合主体结构施工需求,周密筹划,确保交通畅通、管线与周边建筑安全,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的正常运转。由对口负责的班子成员,积极与当地政府、街道小区、管线产权单位、交警、城管、环卫等部门沟通协调,做好场地布置和交通疏解。为尽力减少对道路交通和居民出门的影响,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按节点工期与重难点工程的需求,合理分排工点布局时间,分阶段、分区域进行施工围挡、封闭作业;严防各种机械设备、材料堆码、现浇支架等侵入道路。大力推行“绿色工程营建”,通过施工技术的工艺、工法、工装、工序的创新,成功实现了结构预制件制作工厂化、现场拼装化作业,尽量降低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材料堆码和设备投入。
2.坚持文明施工,确保居民安居乐业。
15标段先后与新梅路、新华路、新洲路、新锡路、高浪路、新祥路、锡霞路、海力士意法路和泰山路相连,沿线周边密布企业厂房、门面店铺、居民小区、河道沟渠,道路及交口车流量大、人员过往频繁、交通繁忙、文明施工要求极高。
为确保各工点围挡周边、道路交口的便捷通行与安全,按要求设置了临时照明、隔离设施、警示标志、移动信号灯,人流量、车流量繁忙的要道,设立专门疏导人员进行引导;为缓解交通与施工相互影响的矛盾,专门成立了交通疏导协调小组,对机械、材料尽量利用夜间进场,对大型预制件运输、吊装作业,提前与交管部门进行沟通;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对突发事件有效预防、快速处理,确保场内外道路畅通,实现施工和交通安全的双保险;为减少噪音扰民,施工中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优化作业方案和运输方案、施工安排,在居民休息时间内,不安排高噪音工序作业。
3.坚持绿色施工,确保环境水土无污染。
地处秀水江南的无锡,“小桥、流水、人家”,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要求极为严格,在业主开展的劳动竞赛中实施一票否决。
为避免施工扬尘及固体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工地钻孔桩施工产生的泥浆,采用钢制泥浆箱储存,集中排放;对基坑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渣妥善处理,工地进出道口设立洗车槽、沉淀池,成立专职文明施工队,配备多台高压水枪、雾炮车、洒水车和扫地车,随时对各种进出入的渣土车辆、材料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车辆进行清洗,对道路进行机械化保洁、降尘作业,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设置好临时排水设施、确保施工道路防洪排涝功能。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无锡312国道15标项目经理部通过设立创新工作室,立足“三点”发力,用文化引领管理,用创新助推建造,用氛围激发活力,用人才固本强基,实现党建引领与生产经营的“大融合”,把无锡312国道15标项目打造成为“创新品牌”工程。
(通讯员 石治荣 高炼 鲍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