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5版)
媒体提问
上海如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并以一流设计赋能高质量发展?
吴金城讲了三个方面:一是聚人汇才。大会为全球创意设计人才提供发表洞见、碰撞智慧的舞台,将举办各类峰会论坛超50场,着力打造“国际设计百人”智库。当前,上海正在构建由“国际设计百人”和院士、大师领衔,产业领军人才、企业设计负责人为中坚,广大青年设计师锐意进取的多层次人才梯队,实施“产业菁英”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推进计划,欢迎全球设计领域人才来沪成就梦想,创赢未来。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产教联动,面向产业需求和未来发展,培育复合型、高水平设计人才。
二是促产兴业。深入落实《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推动工业、建筑、时尚、数字、服务五大设计协同发展,2022年上海创意和设计产业总产出16401亿元。加快培育设计骨干力量,目前市级设计创新中心182家,设计引领示范企业92家,其中12家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持续开展“上海设计100+”遴选,为优秀的设计作品加油“打Call”;今年大会也为优质设计成果、重磅新品的展示发布提供了最佳舞台。深化产业载体布局,加快建设环同济建筑和创意设计、环东华时尚设计、环华理工业设计、环交大数字设计、“江南智造”国际设计港等集聚区,推动黄浦创建设计之都建设示范区、闵行创建设计驱动产业实践区,紧紧围绕设计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服务创意设计产业和国际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发展壮大。面向未来,上海着力推动设计赋能高端产业发展、强化创新策源功能、集聚全球创意资源、构建开放合作枢纽,打造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引领示范。
三是兴城为民。上海将坚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依托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着力发挥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平台功能,鼓励支持设计理念在城市创新发展的多领域、多维度探索实践,捕捉创意灵感、引领时尚潮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用优质的产品服务人民。全力打造城市活力空间,优化社会公共服务,点亮民众美好生活,聚力共铸城市品牌,一起营造“城市处处有设计、生活处处有设计”的良好氛围。
大会主题“设计无界,造化万象”是出于什么考虑?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阮力说,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变革浪潮,设计正不断呈现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而设计的进化又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各行各业万象更新,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开辟市场新增长空间。上海设计既要勇立潮头加快创新步伐,又要动态掌握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态势,下好先手棋,主动抢抓布局,更好孕育产业的核爆点。
围绕这个主题,大会内容在设置上谋划了一系列论坛活动,比如聚焦设计为智能制造提质升级,汽车设计论坛和工业设计论坛,突出设计如何赋能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和园区,聚焦设计为绿色低碳提速增效,绿色设计论坛和绿色智能设计论坛,针对设计赋能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加快发展,增强绿色产品供给能力。聚焦设计未来产业添砖加瓦,未来设计峰会、未来健康产业论坛、合成生物设计论坛,关注持续推进未来产业和设计产业的融合发展。
大会希望持续营造浓厚的设计氛围,用设计架构起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桥梁,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群。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推出“国际设计百人”IP,同济大学在专业性和人才集聚方面有哪些亮点,作为专业高校在此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表示,在去年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他就提出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设计之都,上海不仅仅应该满足于出色地回答问题,还更应该主动地创造性地提出问题。通过出观点、出思想、出作品、出品牌、出产业,逐步凝结一个不断壮大、主动担当、引领未来的创意社群。上海办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就是要催生和赋能这个社群的成长,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创意互鉴、未来洞察的全球共创共享生态。“国际设计百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同济大学接受上海市经信委的委托,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上海国际设计百人”智库,并在今年的大会上,继续推出“上海国际设计百人”尖峰论坛。
据初步统计,“百人”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咖以各种形式参与了大会的承办。他们中既有像苹果前副总裁、美国工程院院士唐诺曼,世界生态设计大咖约翰·萨卡拉这样的设计思想家,也有像迈克尔杨、梁志天这样的一线设计大师;他们中有世界设计组织、国际艺术设计院校联盟、国际设计联合会的负责人,也有英国皇艺、美国罗德岛、帕森斯、意大利米兰理工、芬兰阿尔托大学等一流设计院校的掌门人,他们都将集聚上海。
人才是上海设计之都建设的第一资源。如何把全世界设计人才同上海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链接起来,是“设计百人”行动的工作重点之一。这些世界级的设计领军人才不仅躬身入局,更有不少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新上海人。今年上海白玉兰奖获得者中,有3位设计百人的成员,其中孟菲斯创始人奥尔多西比克大师、哈佛大学原设计博士学位主任科斯塔斯教授都已经定居上海超过了5年时间。
在吸引世界一流人才方面,大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上海市通过前瞻性布局设计学Ⅳ类高峰学科,由同济大学牵头,协同东华大学等5所院校,共建有上海特色的世界一流设计高峰学科,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同济设计学科已经跻身QS全球学科排名前十,连续六年位居亚洲第一。通过同城协同,优势互补,更丰富了上海设计教育的生态。
娄永琪认为,“城市是最好的大学,上海这座城市就是最好的设计大学。”这次同济大学在大会策展了《创意社群:嵌入式、可感知与高交互》的学术展,就是以环同济遍布社区的设计实验室群落为蓝本,呈现上海这座城市里随处可见的设计作品、设计事件和设计力量,传达上海“城市处处有设计”“寓设计于生活”的理念、主张和行动。
作为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主会场所在地,黄浦区如何抓住举办大会的契机,持续打造“上海设计之都建设示范区”?
黄浦区副区长徐知表示,黄浦区作为全市首个“设计之都”建设示范区,近年来,紧紧抓住围绕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重要机遇,积极创新,转变思路、探索措施,不断去努力增强全球设计资源要素的集聚深度、链接强度、辐射广度和支配力度,加速助力上海提升“国际设计之都”建设能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示范区建设:
一是持续优化设计生态布局。黄浦区这几年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也推进区域功能升级和提升,在载体建设上,继续丰富以设计产业为主体的多类载体进一步打造,同时推进存量载体进行品质提升,不断加大对特色载体的品牌宣传。比如这几年在黄浦区打造设立的“江南智造国际设计港”,已经成为有一定影响力和一定认可度的新赛道的特色产业园区。在主体培育上,逐步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设计三大领域中显现了一批企业的集聚,比如老凤祥、戴森电器、恒源祥、文采、华东设计研究院等。在项目设计上,已有18家企业被评为市区二级设计中心和设计示范企业,“上海设计100+”优秀案例也陆续推进,积极支持申报,目前黄浦区已经有6家企业设计案例获得了作品的称号。
二是加速推进设计与产业融合。黄浦区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海量的动态数据,相对比较齐全的配套要素。要注重发挥创意设计在产业发展、业态培育、城市更新当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积极推进创意设计与产品研发、工业制造、品牌创新、展览展示以及服务贸易等产业进行更加深入的融合,发挥好设计在生产链各环节当中的赋能作用。
三是多举措培育支持设计人才。黄浦区加强产学联动,加速培育设计领军人才以及企业中以设计师为中坚力量的培育,同时积极吸引了广大青年设计师,扩充人才梯队,努力创造设计人才集聚区。比如与同济设计学院共同培育创意设计后备人才,和马兰戈尼学院一起培养高端时尚设计人才,区里也已经培养出了一批国家级工美大师、上海市设计领军人才等。
四是不断完善和优化政策支撑体系。制定并且用好针对文化创意项目、时尚项目、企业技术中心等项目的一些政策,近两年,黄浦区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有40多项设计类项目获得政策支持,政策支持资金累计达1200多万元。